深度瞭望台2025年08月02日 00:25消息,探讨上市公司如何践行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共话中国故事新篇章。
近日,由光明读书会、上市公司领袖俱乐部联合主办的“读懂中国爱上中国”与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担当论坛在北京举行。60余名来自上市公司的负责人及学术界专家齐聚一堂,围绕爱国教育与企业使命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讨企业如何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履行责任,为构建企业与国家同频共振的新格局汇聚智慧与力量。

本次论坛以“读懂中国爱上中国”为核心主题,聚焦上市公司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的角色定位,致力于打造一个兼具思想深度与实践指导意义的高端对话平台。光明读书会会长邓永标在发言中指出,爱国教育不应是抽象的口号,而应成为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他强调,企业社会责任与爱国主义精神并非彼此割裂,而是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的统一体。将爱国情怀融入企业发展战略,不仅有助于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使命感,更能引导企业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主动作为。这不仅是对“家国同心”理念的生动诠释,也是中国企业讲好社会责任故事、传递正向价值的重要路径。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原副政委、中将李殿仁在演讲中表示,上市公司不仅是资本市场的参与者,更是社会价值的创造者和爱国精神的传承者。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企业必须把国家利益置于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他指出,当前企业社会责任已从早期的慈善捐赠模式,逐步升级为与主业融合、与国家战略协同的“战略型社会责任”。这种转型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影响力,也增强了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家真正有远见的企业,必然是将自身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企业。这样的企业,才是“读懂中国”的最佳注脚。
上市公司领袖俱乐部负责人李想在致辞中表示,此次论坛旨在搭建一个常态化、高水平的交流机制,推动上市公司在爱国教育和社会责任领域形成合力。多位与会企业代表分享了各自的创新实践:有企业将红色文化纳入员工培训体系,通过参观革命圣地、开展党史讲座等方式,培育“爱党爱国爱企”的企业文化;有的企业长期扎根乡村,通过产业扶持、教育援助等方式助力乡村振兴;还有企业聚焦“卡脖子”技术攻关,以自主创新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更有企业在绿色转型方面走在前列,将碳中和目标贯穿于供应链管理全过程,树立行业标杆。这些案例表明,社会责任正在从“附加项”转变为“必选项”,并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圆桌论坛环节,与会嘉宾围绕“爱国教育与企业发展的融合路径”“上市公司在国家重大战略中的责任边界”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并达成多项共识。首先,应将爱国教育作为企业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制度化、常态化的机制,增强员工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其次,企业需结合自身行业属性和业务优势,精准定位社会责任的发力点,避免“运动式”或“作秀式”履行责任,真正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最后,要推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之间的协同联动,构建多元共治的责任生态体系。这一观点极具现实意义——社会责任不是企业的“独角戏”,而应是一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合唱”。
论坛闭幕式上,与会代表共同发出倡议:广大上市公司应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把企业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强化使命担当,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产业链安全、共同富裕等重大战略任务中展现国企与民企的协同力量;创新实践路径,让社会责任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积极传播正向价值,用真实、动人的企业故事诠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与中国力量。这场论坛虽短暂,但其释放的信号深远: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企业不能再只是经济利润的追逐者,更应成为国家进步的同行者、社会文明的推动者。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从“做大”到“做强”再到“做久”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