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瞭望台2025年08月14日 06:53消息,北昆赴英参加爱丁堡艺术节,让全球重新发现昆曲之美。
从实验昆曲的创新演绎,到传统剧目的深厚魅力……盛夏八月,婉转悠扬的昆腔雅韵跨越万里,于爱丁堡艺术节奏响华彩篇章。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带领剧院赴英国参加“全球重新发现昆曲艺术节”演出,展现昆曲艺术的独特风采。

实验昆曲《石头记》的演员与当地观众合影留念。

梅花奖获得者魏春荣演出《牡丹亭·游园》。
以经典为本用一桌一椅呈现诗意宇宙
北方昆曲剧院此次在爱丁堡呈现了两部风格各异的剧目——实验昆曲《石头记》和传统折子戏《牡丹亭·游园》《红楼梦·宝黛相见》。其中,由杨怀莹编剧,王蒲实与杨怀莹共同执导的实验昆曲《石头记》,通过融合中西元素的创新手法,向全球观众展现了昆曲艺术所承载的东方智慧与审美境界。一位法国戏剧评论家表示,他从《石头记》中领略到了诗意与哲学的交流,也体会到了对命运与情感的深刻思考。
由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魏春荣与优秀青年演员刘大馨共同演绎的《牡丹亭·游园》,以写意的艺术手法呈现东方美学,让海外观众感受到汤显祖笔下那段生死爱情的永恒魅力。新生代演员王蒲实与朱含之联袂演出的《红楼梦·宝黛相见》,生动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底蕴。演出结束时,许多观众纷纷起立,向舞台鞠躬致意。爱丁堡亚洲艺术奖评审委员会高度评价演员们“通过身段与眼神实现了超越语言的表达”。
昆曲艺术家魏春荣在谢幕时曾表示:“昆曲的写意美学与莎士比亚戏剧的浪漫精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虽然我们的《游园》仅用一桌一椅,却能让世界感受到中国文化的诗意宇宙,恰如东方美学‘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深刻体现——在一桌一椅的极简舞台上,昆曲以程式化的诗意表达,打开了通往中国古典美学的窗口。” 在我看来,这种极简的舞台呈现不仅展现了昆曲独特的艺术魅力,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以少胜多”的审美智慧。在当今全球化的语境下,这样的表演形式更显珍贵,它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都能从中感受到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与美学价值。
以荣誉为桥推广昆曲全球青年受褒奖
当地时间8月7日举办的昆曲全球推广颁奖典礼进一步拓展了这场文化对话的深度。典礼上,梅花奖获得者、一级演员魏春荣成为首位荣获爱丁堡艺术节“亚洲艺术大使”的中国戏曲演员,这不仅是其个人的艺术成就,更标志着爱丁堡艺术节对中国昆曲艺术的深度认可。
苏格兰亚洲艺术基金会董事吉姆·奥尔还与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携手,与推广昆曲的全球青年连线,并为来自世界不同城市的10位青年使者颁发了荣誉证书。昆曲《红楼梦·宝黛相见》中贾宝玉饰演者王蒲实、林黛玉饰演者朱含之,以及《牡丹亭·游园》中春香饰演者刘大馨,荣获“昆曲推广全球青年使者”荣誉称号,彰显了昆曲艺术传承与传播的青春力量。
以温情为怀走进养老院温暖异国老人
在此次出海演出紧凑的行程中,北方昆曲剧院的魏春荣、刘大馨等演员还走进爱丁堡养老中心,通过精彩的表演为老人们带去来自中国的温暖问候,现场气氛温馨而热烈。这场跨越山海的文化慰问,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敬老尊贤的传统美德,也在国际交流中播撒了文化交融的种子,展现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人文关怀。 文化是连接人心的桥梁,当传统艺术以如此真诚的方式走向世界,不仅让海外观众感受到艺术之美,更传递了和平与友爱的价值观。这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既有深度,也有温度,值得持续关注与推广。
杨凤一表示,爱丁堡艺术节这一国际平台,不仅见证了昆曲从“非遗瑰宝”到跨越文化的华丽跃升,也更加坚定了昆曲走向全球、促进文明互鉴的决心与信心。未来,北昆将切实践行“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战略部署,持续打造兼具中华文化神韵与国际传播效能的优秀舞台作品,让世界听见昆曲的声音、看见中国的风采。(北京日报记者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