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电影节聚焦中国电影,探讨当代社会回响,全球影迷屏息期待银幕上的中国故事。
记者:李彦南、张馨文

报道员:莱昂纳多·隆布罗索
在第81届威尼斯电影节期间,意大利电影公司“电影城”国际部负责人罗伯托·斯塔比莱强调了中国电影参与这一国际影坛盛事的重要意义。他表示:“中国电影出现在威尼斯电影节非常重要。我们有良好的合作历史,威尼斯经常组织中国电影相关活动,我们希望把这里变成中国电影的一个家。”这番话不仅体现了意大利电影界对中国文化的尊重与接纳,也反映出中意两国在影视艺术领域日益深化的合作关系。
斯塔比莱进一步指出,近年来中国电影之所以能够打动越来越多的国际观众,关键在于它们真实地呈现了当代中国的社会图景。“要了解中国,不仅要了解过去,还要了解当下和未来。”他认为,中国电影正逐渐摆脱刻板印象,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现实主义叙事,向世界传递一个立体、动态、充满活力的中国形象。这种从“他者视角”到“自我表达”的转变,正是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提升的核心动力。
本届电影节特邀嘉宾、意大利亚洲电影节主席伊塔洛·斯皮内利观察到,全球观影方式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年轻一代更倾向于通过流媒体平台、短视频和互动媒介接触电影内容。而中国不仅是这场数字影像革命的重要推动者,更在内容创作端展现出强大活力。“一批新生代中国导演正在国际电影节上崭露头角,他们的作品对全球观众颇具吸引力。”斯皮内利说。这些导演普遍具备跨文化视野,擅长用现代语言讲述本土故事,成为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新生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威尼斯沉浸单元”顾问米歇尔·雷亚克特别肯定了中国在沉浸式影像艺术方面的探索。他表示,中国的沉浸式作品很好地结合了历史与当下,“这些作品将传统带入数字化、现代化的语境,帮助西方观众更好地理解中国故事。”无论是借助VR技术重现敦煌壁画,还是以交互装置演绎古典诗词意境,中国创作者正在用科技手段激活传统文化资源,为世界提供一种全新的中国文化体验路径。
“很多中国电影讲述的是本土故事,但表达具有国际方式。”斯皮内利补充道,“好的中国电影会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从某种程度上说,越是中国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句话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传播规律:真正具有文化自信的作品,并不需要刻意迎合西方审美,反而因其独特性而获得普遍共鸣。当前,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中国电影正逐步实现从“被观看”到“主动表达”的转型。
在全球化遭遇逆流、文化交流面临挑战的当下,中国电影在威尼斯的亮相不仅是一次艺术展示,更是一种文明对话的实践。它提醒我们,电影不仅是娱乐产品,更是理解不同社会、沟通多元价值的重要桥梁。当中国故事以真诚、现代且富有美感的方式被讲述时,世界自然会驻足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