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瞭望台2025年09月09日 09:49消息,减持计划数量同比倍增,本月近130家公司公告,谁在大涨后套现?
市场估值中枢不断上移,上市公司股东及董监高的减持套现行为也逐渐频繁。9月8日晚间,沪深北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密集发布了新的减持计划公告。 当前市场整体估值水平持续提升,部分股东选择在高位进行减持,反映出对短期市场波动的谨慎态度。尽管减持行为本身是资本市场的正常现象,但若集中释放可能对市场情绪产生一定影响。投资者需理性看待此类行为,关注公司基本面与长期价值,避免盲目跟风操作。
据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今晚,包括泰德股份(831278.BJ)、科德教育(300192.SZ)、美联新材(300586.SZ)、佳禾智能(300793.SZ)、迈赫股份(301199.SZ)、三川智慧(300066.SZ)、经纬股份(301390.SZ)、飞凯材料(300398.SZ)、立昂技术(300603.SZ)、金力永磁(300748.SZ)、固高科技(301510.SZ)、昭衍新药(603127.SH)、星环科技(688031.SH)、龙江交通(601188.SH)、宏华数科(688789.SH)、捷昌驱动(603583.SH)、聚石化学(688669.SH)、电气风电(688660.SH)、卓然股份(688121.SH)、海立股份(600619.SH)、键凯科技(688356.SH)、精达股份(600577.SH)、新泉股份(603179.SH)、思美传媒(002712.SZ)、联发股份(002394.SZ)、宸展光电(003019.SZ)、光力科技(300480.SZ)、金陵体育(300651.SZ)、诺普信(002215.SZ)在内的至少29家上市公司,同时发布了公司股东或董监高的最新减持计划。其中,一些近期在二级市场上表现亮眼的公司也出现在名单中,例如本季度股价上涨超过90%的海立股份,以及9月以来股价涨幅超过30%的新泉股份等。
不止今晚,据统计,自2025年9月以来的六个交易日里,已有近130家A股公司发布了股东减持计划的预披露公告。与去年同期9月前六个交易日仅50余家上市公司发布相关公告相比,当前同比增幅已超过100%。
从今晚公布的减持公告涉及的公司来看,主要集中于当前备受市场热捧的几个“明星赛道”。
首先是先进制造产业链相关企业,包括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新泉股份、提供冷暖关联解决方案及核心零部件业务的海立股份、线性驱动系统及设备商捷昌驱动,以及特种电磁线相关供应商精达股份等。此外,受AI热潮推动的TMT领域也成为减持较为集中的板块,涉及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核心业务的星环科技,以及提供人机交互智能终端解决方案的宸展光电等公司。
其中,自今年7月份起,受网络上关于公司重组等传闻的影响,海立股份股价开始大幅上涨,整个7月期间股价涨幅超过35%。尽管公司在8月份多次通过公开渠道声明“网上传播的有关公司借壳、重组、资产注入等相关信息均为不实消息”,但并未阻止股价继续攀升,8月份公司股价再度上涨超过55%。今晚,公司正式披露了减持计划,控股股东电气控股拟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1073.34万股公司股份,减持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
除海立股份外,自今年9月以来,多个公司的减持计划也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例如金融信息服务领域的龙头企业同花顺(300033.SZ)。自去年9月24日行情启动以来,公司股价最高涨幅已接近300%。9月5日晚间,同花顺发布股东减持预披露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易峥以及股东凯士顺拟合计减持不超过138.3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26%。值得注意的是,董事长易峥此次减持的原因被解释为“让渡市场参与机会”,这一说法引发了投资者的广泛讨论。
另一方面,并非所有在股价高涨后启动减持的上市公司,其业绩表现都持续向好,一些涉及减持的公司近年来业务发展并不顺利,缺乏强有力的业绩支撑。这反映出部分企业可能更多依赖市场情绪而非基本面来推动股价上涨,投资者需保持理性判断,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能力。
星帅尔(002860.SZ)作为一家原本从事家电行业的企业,近年来尝试“跨行”进入新能源领域。9月7日晚间,公司发布公告称,实际控制人及四名高管计划合计减持不超过948万股。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公司股价累计涨幅已超过30%,但其基本面却并不乐观。根据财报显示,2024年星帅尔的营收与净利润双双下滑近三成。尽管上半年业绩有所回暖,被寄予厚望的光伏组件业务虽成为“第二增长曲线”,但其毛利率仅达到5.92%,而传统家电零部件业务的营收仍在持续萎缩。 从当前情况来看,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与实际经营状况之间存在明显落差。高管的大额减持行为可能引发市场对其未来发展的担忧。同时,光伏业务的低毛利水平也反映出其在行业竞争中仍面临较大压力。在新能源赛道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星帅尔若想真正实现转型突破,还需在技术、成本控制和市场拓展等方面进一步发力。
此外,也有不少上市公司股东不急于在此时“离场”。
近期入局具身智能领域的的新时达(002527.SZ)成为了一个“引而不发”的典型案例。公司董事王春祥曾在5月预披露减持计划,但根据今晚发布的公告,截至减持期满,其并未实施任何减持行为。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乾照光电(300102.SZ),该公司晚间公告显示,股东和君正德基金拟提前终止今年6月11日公布的减持计划,并自愿承诺在2025年12月31日前不减持公司股份。 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部分股东在面对市场热点或公司战略转型时,选择暂时观望或调整策略,反映出资本市场的谨慎态度。尤其是在具身智能等新兴领域,投资者对企业的长期价值更为关注,短期的减持行为可能被视为对前景的不确定。这种现象也提示我们,在市场波动较大的背景下,股东的行为往往与公司发展节奏和市场预期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