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瞭望台2025年10月05日 16:17消息,风电装机目标大幅提升,10倍增长可期,相关潜力股有望迎来业绩爆发,引领新能源投资热潮。
风电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未来十年或将步入高速发展黄金期。中国风电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历经数十年的技术积累与自主创新,已实现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历史性跨越,成为全球清洁能源转型的重要推动者。

根据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中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已达4331万千瓦,同比增长14.9%,连续四年稳居全球首位;其中新增装机562万千瓦,连续第七年领跑全球。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我国在海上风电领域的领先实力,也预示着产业链成熟度和市场信心的显著提升。中金公司研报预测,2025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有望达到1400万至1700万千瓦,迎来爆发式增长阶段。

近期,政策层面持续释放积极信号。9月24日,中国在联合国气候峰会上宣布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到203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将超过3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实现36亿千瓦的目标。这一承诺不仅是对全球气候治理的庄严回应,更是对中国能源结构深度调整的战略部署。国能能源研究院分析指出,未来十年风电装机容量有望从当前的5.2亿千瓦跃升至14.75亿千瓦,真正进入“发展巅峰的10年”。
技术创新与重大项目接连落地,进一步夯实了行业发展基础。10月1日,由三峡集团牵头建设的“三峡领航号”——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16兆瓦漂浮式海上风电成套系统,在广西北海铁山港区完成一体化组装。该项目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装备正式向深远海进军,突破传统近海限制,开启海洋风能开发的新纪元。漂浮式技术的成熟,意味着未来可在更深、风资源更优的海域布局风电场,极大拓展可开发空间。
同日,央视新闻报道,位于福建福清的国家级海上风电试验检测基地已进入设备检测阶段,预计年内全面投用。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该基地将成为我国首个具备世界最大容量风电机组和最长风机叶片测试能力的国家级平台,覆盖国际前沿技术研发与验证。这不仅提升了我国风电标准制定的话语权,也为国产装备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权威背书。
资本市场同样释放出强烈信心。摩根士丹利近期上调中国风电行业评级,认为行业已成功走出2022至2024年的低谷期,通过内部整合与竞争秩序优化,实现了“反内卷”式的良性发展。报告预计,“十五五”期间年均新增装机将超110吉瓦,2028至2030年可达约120吉瓦。尤为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前八个月,陆上风机招标价格同比上涨8%,海上风机价格上涨12%,表明供需关系改善、盈利能力回升,行业进入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更值得期待的是,风电相较光伏发电在投资回报上的优势正在显现。随着大功率机组普及和海上风电规模化推进,风电项目的功率曲线更加稳定,电价前景更为明朗。尤其是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土地资源紧张、光伏用地受限的情况下,海上风电的战略价值愈发凸显。可以预见,海上风电将迎来新一轮加速增长周期,成为“双碳”目标下最核心的增量电源之一。
资本市场表现印证了行业的高景气度。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今年以来近60只风电概念股平均涨幅达33.65%,仅7只个股下跌,多只龙头股实现股价翻倍。中材科技以163.48%的涨幅位居榜首,其控股子公司拟在乌兹别克斯坦投资建设年产110套百米级风电叶片生产基地,总投资逾2500万美元,显示出中国企业加快全球化布局的决心。2024年该公司风电叶片销量达24吉瓦,同比增长10.9%,市场占有率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充分体现了中国制造在全球风电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
电气风电年内涨幅达156.78%,紧随其后。该公司近日中标华电国际宁夏彭阳、同心风电项目,将提供陆上卓越平台机组,总装机规模达25.625万千瓦。此次合作不仅是对其产品性能的认可,也反映出央国企与民营整机厂商之间合作关系的深化。此外,大金重工、新强联、阳光电源、杭齿前进等个股涨幅均超100%,展现出全产业链的强劲动能。
机构投资者对风电板块的关注热度不减。截至2024年半年报,三一重能、阳光电源、禾望电气、新强联、大金重工等11只个股公募基金持股比例超10%,其中三一重能高达31.69%,同时被社保基金重仓持有5.25%,显示出长期资金的高度认可。9月以来,天能重工、金风科技等企业密集接待机构调研,传递出行业对未来发展的清晰路径与战略规划。
天能重工在接受46家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正积极探索“第三增长曲线”,聚焦海洋能源新型结构产品研发与布局,力求在深远海风电、海洋氢能等领域开辟新赛道。目前公司在运装机681.3兆瓦,两个在建项目预计年底新增97.6兆瓦。而金风科技披露,2025年上半年风机及零部件销售收入达218.52亿元,占总收入76.58%,尽管毛利率仅为7.97%,但风电场开发和服务板块分别实现57.47%和22.48%的高毛利,显示出业务结构优化带来的盈利韧性。
展望未来,多家券商基于至少10家评级机构的一致预测,筛选出10只2025年、2026年净利润增速均有望超过20%的高成长标的。其中东方电缆获得32家机构评级,一致预测2025年、2026年净利润分别增长58.83%和31.56%。作为海缆龙头企业,其受益于海上风电大规模并网需求,订单饱满、产能紧张,已成为产业链中最确定的受益环节之一。
综合来看,中国风电已迈入技术领先、政策支持、资本青睐、市场爆发四位一体的新发展阶段。过去十年是打基础的十年,而接下来的十年将是规模化、高端化、国际化全面突破的黄金时期。特别是在全球能源变革加速背景下,风电不再只是“替补能源”,而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主力军。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更多像“三峡领航号”这样的大国重器问世,以及国家级试验基地的投入使用,中国风电将在世界舞台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