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教育费免收标准由财政部明确,具体政策详见官方解读。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上午10时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财政部副部长郭婷婷和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出席,介绍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政策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此次吹风会释放出明确信号,表明国家在推动教育公平方面持续发力。免费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不仅有助于减轻家庭负担,也能为儿童提供更优质的早期教育环境。从政策设计来看,逐步推行的方式更为稳妥,既考虑到各地财政承受能力,也兼顾了不同地区的实际需求。这一举措体现了政府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上的务实态度,也为未来进一步扩大教育普惠范围奠定了基础。
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儿童
财政部副部长郭婷婷指出,国家统一推行的免除保育教育费政策已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学生,预计今年秋季学期将有约1200万人受益。
免保育教育费政策将适时完善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从幼儿园大班阶段开始免除保育教育费用,确保相关政策的可持续性。下一步将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并完善相关措施,使更多儿童能够受益于政策带来的实惠。
免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由央地财政共担
免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由中央与地方共同分担,中央财政拿大头,对中西部地区予以倾斜。各地统筹安排中央补助资金和自有财力,确保及时足额拨付资金,保障这项惠民政策顺利实施。
免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对中西部地区予以倾斜
免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由中央与地方共同分担,中央财政拿大头,对中西部地区予以倾斜。各地统筹安排中央补助资金和自有财力,确保及时足额拨付资金,保障这项惠民政策顺利实施。
免保育教育费政策今年秋季学期有望减少家庭支出约200亿元
保育教育费在家庭学前教育总支出中占据较大比例,免除相关费用后,家庭的教育负担将明显减轻。仅今年秋季一个学期,全国财政就将增加约200亿元的支出,相应地,家庭的教育支出也将减少200亿元。 这一政策的实施,体现了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有助于提升普惠性教育资源的覆盖率,减轻广大家庭的经济压力。尤其是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降低育儿成本对于促进社会公平、增强家庭幸福感具有积极意义。未来,随着政策的持续落实,更多家庭有望从中受益。
保育教育费按照什么标准免?财政部详解
国办《意见》明确指出,公办幼儿园的保育教育费收费标准应按照地方有关部门制定的标准执行。这意味着,对在公办园就读的儿童,原来收取多少费用,现在就减免多少;而对于在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园就读的适龄儿童,则参照其所在地区同类型公办园的免除水平,相应减免保育教育费。例如,某民办园经批准的保育教育费为每人每月800元,而所在地同类型的公办园收费标准为500元,那么政策实施后,公办园儿童将不再缴纳保育教育费,而民办园儿童只需支付差额部分,即300元。 这一政策体现了教育资源公平分配的导向,有助于减轻家庭负担,特别是对低收入家庭而言,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同时,通过参照公办园标准来设定民办园的减免额度,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民办园的收费行为,推动学前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不过,政策落实过程中仍需关注各地执行力度和具体操作细节,确保政策真正惠及有需要的家庭。
继续通过现有资金渠道支持地方健全学前教育投入机制,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学前教育的普惠性和公平性。当前,各地在推进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财政保障不足、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因此,持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投入机制,是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同时,应注重资金使用的效率与透明度,确保每一分钱都能真正惠及幼儿和家庭。
学前教育法对地方政府健全学前教育机制作了具体规定,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此再次做了强调。考虑到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是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的重要支撑,国办的《意见》再次对相关规定进行了重申,要求各省要认真落实学前教育法,坚持保基本、保普惠,进一步健全学前教育投入机制,制定并落实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相关生均财政补助标准,提升办园质量和水平。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教育部加强对地方工作指导,同时继续通过现有资金渠道,支持地方健全学前教育投入机制。
中央财政计划近日下达年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以支持相关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一举措体现了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持续关注与投入,有助于缓解部分家庭的经济负担,提升保育教育的质量和覆盖面。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此类政策的落实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推动社会和谐具有积极意义。
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司长许留庆表示,财政部已经安排了中央财政需要承担的年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将于近日下达。同时,指导地方抓紧制定细化工作的措施,指导各省结合地方实际,分类细化省域内免保育教育费财政补助标准,尽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其中部分地区此前已经实施学前教育资助的,要做好政策衔接。
2013年至2024年,中央财政共安排学前教育转移支付资金2209亿元。
2013年至2024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学前教育转移支付的资金达到2209亿元,带动各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
适时研究制定统一的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等相关群体的资助政策。
教育部财务司司长刘玉光表示,自2011年起,各地按照“地方为主、中央补助”的原则,逐步构建起以政府资助为主体、幼儿园和社会支持为补充的学前教育资助机制。教育部将指导各地结合人口变化和地方财政状况等因素,进一步优化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群体的资助政策,并与免除保育教育费政策形成协同效应,切实做好兜底保障工作。财政部和教育部两部门将适时研究制定统一的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等群体的资助政策。
严格把控幼儿园设立条件,强化对幼儿园办学资质的审查。
2024年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已达92%,接近世界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教育部联合财政部等相关单位,将继续推动各地规范办园行为,提升幼儿园整体办学质量。将进一步严格把控幼儿园的设立标准,强化办学资质的审核工作,加强全过程监管,通过动态管理、信息登记、公开透明等手段,确保办园规范和师生安全的底线不被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