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瞭望台2025年08月11日 19:40消息,利好传来!机器人赛道迎重磅政策,六大领域应用赋能,行业迎来新机遇。
机器人赛道迎来利好政策。
8月11日,杭州市司法局近日发布公告,公开征求《杭州市促进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条例(草案)》的意见。该《条例》旨在通过制度设计规范行业发展秩序、优化产业生态、强化要素保障,全面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这一举措体现了杭州在人工智能领域持续发力的决心。具身智能机器人作为未来科技的重要方向,其发展不仅关系到技术创新,也直接影响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此次条例的制定,既是对当前产业发展的回应,也为未来的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政策引导下,企业将获得更清晰的发展路径,同时也需在合规框架内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与服务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条例》指出,应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工业制造、农业生产、医疗健康、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以及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的应用与推广。
重磅发布
8月11日,杭州市司法局发布通告,公开征求《杭州市促进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条例(草案)》的意见,将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纳入全市政策支持体系,通过制度安排提升政策协同效应,进一步明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六大领域应用赋能
在应用赋能方面,《条例》明确指出,要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六大重点领域和场景中的应用与推广。 我认为,这一举措体现了政策层面对于智能技术落地的高度重视。具身智能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其在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将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优化服务体验,并推动产业升级。当前,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其应用场景也在持续拓展,未来在制造业、医疗健康、物流配送、教育、家庭服务以及应急救援等领域的潜力值得期待。政策的支持无疑为行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相关企业提供了更清晰的发展方向。
在工业制造领域,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联合相关职能部门,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中的大规模应用。重点围绕汽车制造、工业物流及3C制造等关键行业,开展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场景的试验工作。充分发挥其在柔性生产、人机协同以及智能决策等方面的突出优势,进一步提升工厂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水平。
在农业生产经营领域,市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联合相关职能部门,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在播种收获、作物监测及田间作业等环节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增强农业生产的效率与水平。
在医疗健康领域,市卫生健康部门应联合相关部门,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在临床诊断、手术辅助、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医疗服务的全流程中深入应用。鼓励医疗机构与企业合作,开展医用机器人的临床创新和示范应用,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我认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其在精准操作、持续监测和个性化服务方面的优势,有助于缓解医疗资源紧张、提高诊疗效率。同时,推动产学研结合,不仅能加速技术落地,也能为患者带来更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未来,如何在保障安全与隐私的前提下,实现技术与医疗的深度融合,将是行业需要持续探索的方向。
在教育培训领域,市教育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支持企业和学校合作研发教育机器人、编程机器人等产品,并推动其在辅助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应用。鼓励企业为有特殊需求的儿童提供个性化辅导和陪伴服务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
在特种作业领域,市应急管理部门应联合相关部门,鼓励企业研发和推广适用于应急救援、消防操作、危险环境作业、特殊场所值守、危险化学品处理以及重型工程作业等场景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从而提高特种作业的规范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公共安全领域,市公安部门应联合相关单位,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安保巡逻、侦查安检等场景中的广泛应用,部署具备智能巡检、异常识别和应急处置功能的机器人产品,进一步增强安全防护水平。
另外,《条例(草案)》要求,从事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生产、应用及服务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循以人为本、公平公正、透明可释、安全可控、尊重隐私的伦理要求,确保在复杂交互中始终符合安全约束和人类价值观。
《条例(草案)》还提出,从事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生产、应用及服务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建立全流程数据安全管理与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依法采取数据安全防护措施,防范数据泄露、丢失、损毁或被窃取、篡改等安全风险,保障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