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瞭望台2025年10月31日 09:08消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与传媒业应用高端论坛在京召开,探讨AI在传媒领域的创新应用与发展前景。
近日,由出版业用户行为大数据分析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主办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与传媒业应用高端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举办。
韬奋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魏玉山在《从AI到AIGC:出版业的机遇与挑战》报告中强调,出版行业应积极接纳新技术,推动新型生产力与出版业深度融合,促进出版业的转型升级。他指出,应把握人工智能带来的发展契机,加快在出版领域的技术应用,同时加强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内容生产中的管理,保障人在文学、艺术和科学创作中的独特权益。
腾讯研究院高级顾问、公共事务副总裁冯宏声在其发布的《新出版与人工智能共创未来》报告中指出,出版行业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将经历四个阶段:基础设施建设、产品服务优化、反哺人工智能发展以及激活数字化智能出版。他强调,未来的出版模式将依托人与AI的协同合作,实现游戏化与数据化的深度融合。
出版业用户行为大数据分析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秦艳华发布了《国外出版业人工智能应用报告》。该报告聚焦于国外出版机构在出版全过程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情况,从宏观角度分析全球出版业的技术变革趋势,系统梳理了内容策划、编辑加工、营销发行等环节中的典型应用场景。
中国武侠文学学会会长刘国辉表示,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推动出版行业智能化发展的过程中,应保障出版领域在技术应用中拥有一定的自主权。
语文出版社总编辑龙杰则强调AI的工具性质,指出其最大贡献在于资料获取、逻辑梳理及提升语言表达逻辑性,需要依赖人类创造性赋能。
湖南省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总监付震宇分享了AI在出版发行业中的应用实践。他表示,未来公司将着力推进人机协同与人机共创的流程建设,将编辑的角色从传统操作者升级为智能指挥官,进一步推动出版供应链的智能化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深入,出版行业正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通过引入AI技术,不仅能够提升工作效率,还能在内容生产、分发和管理等环节实现更精准的决策与优化。这种转型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升级,更是对传统工作模式的重构。编辑作为内容的核心生产者,其角色转变意味着在智能系统的辅助下,他们可以更专注于创意策划与战略指导,从而释放更大的价值。这一趋势值得行业持续关注与探索。
中宣部出版局科技与标准处二级调研员张文娟在总结发言中,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定义、认知及应对策略,梳理了出版行业迎接AI技术挑战的发展方向。她鼓励出版企业积极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借助现有的成熟工具和先进经验,持续优化和提升产品品质。
论坛上,出版业用户行为大数据分析与应用重点实验室联合北京中启智源数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推出三款专为新闻出版业量身打造的智能体。这一合作标志着行业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有助于提升内容生产效率与用户服务精准度。随着技术的不断深入应用,新闻出版业将迎来更加智能化、数据驱动的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