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瞭望台2025年10月05日 15:04消息,揭秘十四五轻工业腾飞背后的创新驱动力,展现经济总量跃升的强劲动能与转型升级新路径。
记者近日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获悉,“十四五”以来,我国轻工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行业经济总量持续攀升。2024年数据显示,全国轻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已达14万家,吸纳就业人员达1792万人,展现出强大的产业带动能力和民生支撑作用。全年实现出口总额9254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5.9%,连续第五年稳居各行业首位,彰显了我国轻工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强劲竞争力。
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第十四次兼职副会长座谈会上,会长张崇和指出,当前轻工产业结构正加速优化升级,智能家电、新能源电池、电动自行车等新兴领域蓬勃发展,成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目前,工业互联网平台在轻工行业的覆盖率已超过60%,国家级绿色工厂数量达到1321家,绿色制造体系逐步完善。更为可喜的是,“十四五”期间,轻工行业已累计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2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4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14个,初步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的创新平台体系,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支撑。
展望“十五五”时期,张崇和明确提出以建设轻工强国为目标导向。力争到2030年,轻工业营业收入突破30万亿元大关,年均增速保持在5%以上;轻工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总数将突破300个,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年均增长不低于15%。同时,计划新培育10个以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和50个以上区域特色品牌,进一步提升中国轻工品牌的国际话语权。在绿色发展方面,目标绿色工厂覆盖率达到40%,绿色产品占比提升至35%,全面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轻工产业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轻工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更是连接亿万消费者与制造业的核心纽带。此次提出的一系列发展目标,不仅体现了行业对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的高度重视,也反映出我国制造业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的坚定决心。特别是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大背景下,轻工业连续五年出口占比第一的成绩,说明中国轻工制造仍具备难以替代的成本优势、供应链韧性和快速响应能力。未来若能在核心技术攻关、品牌价值提升和绿色转型上持续发力,轻工业有望成为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关键突破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