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瞭望台2025年08月21日 13:38消息,车路云一体化加速推进,国家标准即将落地,8月多城密集发布新政,助力智能交通发展。
全国多地“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项目正加速推进,与此同时,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标志着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设施建设正从探索阶段迈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8月19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旗下北京车百会新能源汽车科技发展研究院宣布,为统一和规范城市道路智能网联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已正式批准启动《城市道路智能网联基础设施技术标准》的编制工作。根据《关于开展<城市道路智能网联基础设施技术标准> 编制工作的函》(建司局函标〔2024〕186号),该研究院作为第一牵头单位,将组织行业专家、科研机构及企业共同推进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此举被视为构建全国统一智能交通基础设施“语言体系”的关键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家级标准尚处编制初期的同时,地方标准已率先破局。8月17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官网发布消息,在湖南湘江智能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牵头下,联合多家行业头部企业编制的《智能网联道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导则》系列地方标准,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审批通过并正式发布。这是湖南省在智能网联新基建领域首次实现地方标准“从零到一”的突破。
“标准的发布不仅解决了以往车端、路端、云端数据‘互不认、传不动’痛点,为路侧单元与感知设备的协同运行提供技术依据,还将建立全流程质量管控机制,加速商业化场景落地,为长沙市‘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建设提供有力支撑,降低企业试错成本。”湘江智能技术总监刘凯表示。这一评价直指当前智能网联发展中最核心的“数据孤岛”问题——缺乏统一标准导致系统割裂、通信不畅。地方标准的先行落地,实际上为后续国家标准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样本和验证路径。
在标准体系逐步完善的同时,各地“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工程也进入密集实施阶段。8月13日,北京市政府采购网发布《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自动驾驶示范区4.0扩区建设勘察设计项目公开招标公告》,项目预算达333.66万元,投标截止时间为2025年9月4日09:30(北京时间)。同日,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同步披露《天台县“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示范应用项目苍山大道隧道工程》及《海南省级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项目勘察及初步设计编制服务中标结果公示》,显示出从东部沿海到中部腹地,从城市主干道到特殊交通场景,试点布局正全面铺开。
据经济脉动记者不完全统计,进入8月以来,除北京、湖南、海南、浙江外,贵州、杭州、济南、宜兴等地也相继公布“车路云一体化”建设新进展,涵盖基础设施升级、测试场景拓展、政策支持配套等多个维度。这种多点开花的态势,反映出地方政府对智能交通转型的战略重视,也说明“车路云一体化”已从技术概念加速转化为城市治理与产业发展的实际抓手。
标准与试点之外,企业端的深度参与更是决定技术落地成败的关键力量。8月18日,东风汽车与德赛西威签署战略供应商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国产化、车路云、联合共创、透明供应链、绿色供应链、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六大方向展开全面合作。其中,“车路云一体化”被明确列为技术赋能与试点交流的重点领域。作为国内领先的汽车电子供应商,德赛西威在感知系统、域控制器、V2X通信等方面具备深厚积累,此次合作预示着整车企业与核心零部件厂商正在形成更紧密的协同创新生态。
从行业发展趋势看,“车路云一体化”已不再只是单一技术路径的选择,而是成为推动高级别自动驾驶实现规模化落地的基础设施底座。过去依赖单车智能的模式面临成本高、长尾场景难覆盖等问题,而通过车端感知、路侧协同、云端调度的深度融合,能够显著提升系统可靠性与运行效率。当前标准制定与试点建设的同步推进,正是为了破解此前“建了不用、用了不连、连了不统”的困局。
可以预见,随着国家标准的逐步出台和地方实践的不断深化,“车路云一体化”将加速从“试验田”走向“主战场”。未来几年,谁能在标准制定中掌握话语权,谁能在试点中积累真实场景数据,谁就能在智能交通变革中占据先机。这场由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标准护航的技术变革,或将深刻重塑我国城市交通系统的安全边界与运行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