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浪潮涌中原,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于郑州盛大启幕,汇聚行业前沿成果,共绘数字出版新图景。
数字出版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成为推动出版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8月28日,以“数实相融智赢未来”为主题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在河南郑州正式拉开帷幕,吸引了来自全球的目光。这场盛会不仅是一次行业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场关于未来文化传播路径的思想碰撞。
在开幕式及主论坛上,多位与会嘉宾围绕数字出版的高质量发展发表了深刻见解。他们一致认为,数字出版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文化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要坚持价值引领,把优质内容作为立身之本,推出更多具有思想深度、文化厚度和艺术高度的数字出版精品,让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在数字空间中焕发新生。当前,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数字出版肩负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使命,必须在内容源头上守住底线、提升品位。
科技赋能被多次强调为推动数字出版深度融合的关键驱动力。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版业正在从传统形态向智能化、个性化、场景化加速演进。嘉宾指出,应推动出版与教育、影视、文旅等行业的跨界融合,探索“出版+”新模式,催生新业态。例如,电子书与在线课程结合、有声读物与文旅IP联动,都是值得深入挖掘的方向。这种融合不仅拓展了出版的边界,也极大提升了文化产品的附加值和用户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内容创作中的广泛应用,治理问题日益凸显。多位专家呼吁,必须加强内容安全与版权保护的协同治理,以权威、科学的内容引导AI技术的价值取向。不能让算法推荐主导文化传播的方向,更不能让低俗、虚假信息借数字之名泛滥。高水平的治理机制是数字出版健康发展的“压舱石”,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技术创新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本届博览会为期四天,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主办,汇聚了来自中国、欧美、日韩及东南亚地区的600多家中外企业参展参会。现场设置了多个专题展区,涵盖数字阅读、智慧教育、数字版权、元宇宙出版等前沿领域,全面呈现数字出版的新成果、新技术与新趋势。同时,大会还安排了主论坛、专题研讨、产学研对接等系列活动,为业界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可以预见,这些互动将有效促进技术转化与产业合作,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从更深层次看,数字出版的国际化进程正在加快。加强国际交流互鉴,推动数字版权贸易,已成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数字化展示、网络化传播、全球化共享,越来越多的中国优秀出版物正走向世界。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积极引进国外优质资源,在双向流动中实现文明互鉴。这不仅有助于构建更加多元包容的全球文化生态,也为我国数字出版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广阔空间。
总体而言,本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既是一次成果展,也是一次风向标。它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数字出版已不再是传统出版的补充,而是引领未来文化发展的主流形态。面对新机遇与新挑战,行业需要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务实的举措,推动内容、技术、治理与国际合作的全面升级。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数实相融”,让智慧之光照亮文化传承的未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