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地区北部雨日增多,南方高温强度减弱,天气变化引关注。
根据中央气象台网站的消息,中央气象台发布了中期天气预报。

未来十天,西北地区东部、黄淮一带将出现较多降雨,而江南地区将持续高温天气。
未来10天(9月1日至10日),西北地区东部、华北西部、黄淮西部、江汉、江淮、江南北部、西南地区东部、西藏东南部以及华南沿海等地将出现明显降雨,累计降水量普遍在50至80毫米之间,其中陕西中南部、四川盆地、江汉、江淮等部分地区累计降水量可达100至130毫米,局部地区甚至超过150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上述区域降雨量普遍偏多5至8成,个别地区偏多一倍以上。 此次降雨范围广、强度大,尤其在四川盆地和江汉地区,需特别关注山体滑坡、城市内涝等次生灾害风险。气象部门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地方政府也应提前做好防汛准备,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持续强降雨对农业也可能带来一定影响,需加强田间管理,防范渍涝灾害。
主要天气过程:
9月3日至6日,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南部、东北、黄淮、江淮等地将自西向东出现一次中到大雨天气过程,局部地区可能遭遇暴雨。 此次降雨过程覆盖范围较广,对相关地区的交通、农业及居民生活可能带来一定影响。气象部门应持续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确保公众安全。同时,各地也需提前做好应对准备,防范强降水引发的城市内涝、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8-9日,四川、陕西南部、江汉、江淮等地将出现中到大雨,其中四川盆地北部及陕西南部局部地区可能遭遇暴雨或大暴雨。此次降雨范围较广,需特别关注强降水可能带来的地质灾害和城市内涝风险。相关部门应加强监测预警,及时采取防范措施,确保民众生命财产安全。从气象趋势看,此类极端天气频发,反映出区域气候的不稳定性,也对防汛应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11-14天天气展望
未来11-14天(9月11-14日),黄淮东部、陕西南部、四川盆地、云南、华南及西藏东南部等地累计降水量有30~50毫米,局地超过70毫米;上述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3~7成,局地偏多1倍左右。
高影响天气与关注
1.华西地区北部雨日多
未来十天,陕甘川交界地区降雨频繁,累计降水量较大。3日至6日,西北地区东部、四川盆地、华北南部、东北地区南部以及黄淮等地将自西向东出现一次中到大雨天气过程,其中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山西南部及四川北部局部地区可能遭遇暴雨。8日至10日,主雨带南移至陕西南部、四川东部、江汉、江淮及江南北部,上述区域将有中到大雨,部分地方可能出现暴雨。 从气象角度来看,近期强降雨持续时间较长,影响范围广泛,对交通、农业和居民生活带来一定挑战。尤其在山区地带,需警惕地质灾害的发生。相关部门应加强预警和应急响应,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公众也应关注天气变化,做好防范准备。
2.南方高温天气强度减弱
1日至3日,高温范围有所缩小,强度也有所减弱,主要集中在江南中部和四川盆地东部,最高气温在35℃左右;4日至7日,高温范围再次扩大,江南大部、江汉以及四川盆地东部的最高气温可达35~38℃;7日后,高温再次减弱,但江南中西部地区仍将持续出现35℃左右的高温天气。 从气象变化来看,近期高温呈现出“阶段性波动”的特征,说明天气系统处于调整过程中。这种反复的高温模式对农业、交通及公众健康均带来一定压力,尤其在持续高温区域,需加强防暑降温措施,避免中暑等健康风险。同时,也反映出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频发的趋势,值得进一步关注与应对。
3.洋面热带系统依然活跃
目前菲律宾以东海域出现热带扰动,预计将在未来48小时内增强为热带低压,72小时内有可能发展为编号台风。该系统主要向北偏东方向移动,预计在9月4日后开始影响我国东部海域,后期路径和强度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此外,南海及西北太平洋地区可能生成1至2个台风或热带低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