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瞭望台2025年09月03日 08:49消息,比亚迪老对手发力,合资车龙头吹响反攻号角,谁将问鼎车企一哥?
【导读】国内领先的汽车制造商公布上半年“业绩报告”,比亚迪与上汽争夺“车企榜首”位置。

9月2日晚,蔚来公布其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国内主要汽车企业也相继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报告。

探究可见,比亚迪刚刚坐上“车企一哥”的位置,正面临曾经的“车企一哥”上汽集团的激烈竞争。 在我看来,这种竞争格局的变化反映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演变。比亚迪凭借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的持续投入,成功实现了市场份额的突破,而上汽作为传统汽车巨头,显然不会轻易让出主导地位。这场较量不仅是企业间的实力比拼,更预示着整个行业正在经历深刻的转型。

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的汽车、汽车相关产品以及其它产品(以下简称汽车业务)收入,仅比上汽集团的全年总营业收入多出29.18亿元。

比亚迪在2024年下半年所获得的优势,正被积极追赶的上汽集团逐步缩小。

在比亚迪看来,2025年上半年的汽车市场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面对上汽集团等传统竞争对手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增长却出现了放缓的迹象。
面向2025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比亚迪能否继续稳居“车企第一”的位置仍存在疑问。
记者注意到,上汽集团等比亚迪的老对手,通过拥抱华为在新能源汽车赛道强势崛起,而零跑、小鹏、蔚来等造车新势力迎来顺风期,近几个月的交付量屡创新高。
“车企一哥”仍有悬念
比亚迪“老对手”发力
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的汽车业务收入达到3025.0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2.49%;上汽集团的营业总收入为2995.88亿元,同比增长5.23%。
由此可见,比亚迪在2025年上半年依然稳居“车企一哥”的位置,但其领先优势已不再显著。
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汽车业务收入与上汽集团营业总收入之间的差距仅为29.18亿元,显示出两者在整体营收上的竞争日益激烈。这一数据反映出比亚迪在市场中的持续增长势头,同时也表明传统车企仍在保持较强的竞争力。尽管差距不大,但这种接近的格局或将对未来的行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车企一哥”的位置在2024年下半年发生更替。当时,比亚迪的汽车业务收入为3890.65亿元,而上汽集团的总营业收入为3429.04亿元,两者之间的差距为461.61亿元。
随即,比亚迪成功登顶2024年下半年及全年“车企一哥”的位置。
在燃油车时代,上汽集团长期占据“车企一哥”的位置,但随着汽车产业加速向新能源领域转型,新旧动能的转换使得其销量和多项财务指标出现下滑。 面对行业格局的深刻变化,传统车企正经历从技术路径到市场策略的全面调整。上汽集团作为曾经的行业龙头,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相对滞后,导致其在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行业趋势的不可逆性,也揭示了企业在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如何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同时,快速适应新能源发展的节奏,将成为决定未来竞争力的关键。
如今,上汽集团正式加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力图重新夺回“车企一哥”的地位。
2025年上半年,上汽集团的整车销量同比增长12.35%,达到205.2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显著,同比上升40.19%,达到64.63万辆。
2024年上半年及全年,上汽集团的整车销量重新回到增长轨道,同时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同比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
上汽集团表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实现40%以上的同比增长,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反观比亚迪,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上涨33.04%,达到214.60万辆。
以此换算,比亚迪2025年上半年的汽车销量,只比上汽集团多了9.34万辆。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已成为业内普遍认可的事实。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比亚迪在该年度内先后实施了三次促销措施,以巩固其“车企一哥”的地位。 在我看来,比亚迪的多次促销动作反映出其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的重要性。随着行业竞争加剧,企业不仅需要在产品和技术上持续创新,也需要通过灵活的营销策略来应对市场变化。这种主动出击的姿态,有助于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稳住市场份额,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和优惠。
比如,2025年5月下旬,比亚迪推出“限时一口价”或限时补贴的促销活动,其中海洋网旗下10款智驾版车型的“限时一口价”低至5.58万元起。
比亚迪在2025年半年报中指出,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行业存在“一口价”“过度营销”等不良现象,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制约了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合资车龙头吹响反攻号角
上汽、广汽全面拥抱华为
上汽集团在2025年半年报中介绍,公司自发布全新品牌“SAIC 尚界”以来,项目团队全力推进首款产品开发、临港基地改造、营销服务体系构建等工作,并且通过多个车展预热,为9月上市进行全力冲刺。
尚界是上汽集团与华为采用智选车模式进行合作的项目。据悉,双方将在产品定义、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销售服务等领域展开战略合作,计划打造全新的新能源智能汽车。
上汽集团透露,尚界的后续两款产品开发工作也在加紧推进中,将依托上汽集团与华为的各自优势,进一步扩大在细分市场的覆盖面,并且快速提升规模。
广汽集团同为燃油车时代的合资车龙头之一,也在2025年上半年迎来与华为合作的重大进展。
广汽集团表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将深化与华为的合作,成立华望汽车作为双方合作的平台,共同打造一个全新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计划于2026年推出首款合作车型。 此次合作标志着传统汽车制造商与科技企业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深度整合。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品牌差异化和技术创新成为关键。广汽与华为的联手,不仅有助于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也为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未来,双方能否在设计、技术及市场推广等方面形成合力,将是决定这一新品牌成败的重要因素。
3月,华望汽车由广汽集团投资15亿元成立,华为深度参与其中。记者近期从业内人士处独家获悉,华望汽车的制造业务或将落户于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 从目前的信息来看,华望汽车的成立标志着广汽与华为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合作迈出了实质性一步。双方的合作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的深度融合,更是在产业链布局上形成了协同效应。选择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作为制造基地,也反映出项目对产能、智能化水平和供应链管理的高标准要求。这一布局有助于提升华望汽车的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也为未来市场拓展打下坚实基础。
上汽集团、广汽集团等合资汽车龙头企业愿意与华为展开合作,除了在向新能源汽车转型过程中遇到阶段性困难外,也得益于华为与赛力斯联合打造的问界系列取得初步成功。
2025年上半年,赛力斯实现归母净利润29.41亿元,同比增长81.03%;扣非后净利润为24.74亿元,同比增长72.14%。与此同时,公司在研发方面持续加码,研发投入达51.98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54.90%。这些数据反映出赛力斯在盈利能力与技术布局上的双重突破,显示出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强劲发展势头。研发投入的大幅增长,也预示着企业正在为未来的市场竞争积蓄力量,这种“利润与创新并重”的发展模式值得肯定。
赛力斯表示,在机制体系优势的支撑下,公司与华为和宁德时代两家行业领军企业展开跨界融合与战略合作,共同突破技术难题,进一步增强产品竞争力。 这种合作模式体现了当前产业协同发展的趋势,通过整合不同领域的领先资源,不仅有助于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也为企业在全球竞争中赢得更多主动权。尤其是在新能源与智能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这样的战略联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
对此,上汽集团与广汽集团全面引入华为的管理模式,深入学习华为的IPD(集成产品开发流程)和IPMS(集成产品营销体系)模式。
上汽集团介绍,公司通过上述对标学习,对产品定义、成本管控等多项业务流程进行了优化,并且全面推行敏捷开发流程,以提高对市场的响应速度。
新势力强势崛起、老对手紧追不舍
比亚迪下半年竞争将更为激烈
展望2025年下半年,比亚迪认为新能源乘用车的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销量将保持稳健增长。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迎来了广阔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政策持续支持,新能源汽车的普及速度正在加快。消费者对环保、节能和智能化的需求日益增强,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扩容。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若能抓住机遇,加强技术研发与品牌建设,将有望在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在上述背景下,比亚迪自7月份起,连续两个月的月度销量未能突破38万辆大关。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的月销量在4月曾达到38万辆以上,但此后未出现明显增长。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比亚迪的竞争对手在集体发力。
7月、8月份,上汽集团的销量分别为33.75万辆和36.3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5%和17.87%;吉利汽车的销量分别为23.77万辆和25.0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8%和38%。
同时,多家造车新势力的交付量屡创新高。以8月为例,零跑、小鹏、蔚来的交付量均创新高,分别为5.71万辆、3.77万辆、3.13万辆。
与其它汽车企业不同,蔚来和小鹏在公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的同时,也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的交付预期,分别为8.7万辆至9.1万辆和11.3万辆至11.8万辆。
来源:蔚来
由于7月、8月的交付量数据已经公布,根据相关数据可以推算出蔚来、小鹏9月的交付量区间分别为3.47万辆至3.89万辆、3.86万辆至4.36万辆。从这些数据来看,两家车企在9月的表现依然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长区间,反映出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依旧旺盛。不过,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消费趋势,如何持续提升产品力和用户体验,仍是两家公司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对比可见,蔚来和小鹏的9月交付量预计下限均高于8月的交付量,这意味着蔚来和小鹏的9月交付量有望再次刷新历史记录。
9月2日晚,蔚来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斌在业绩电话会议上透露,公司计划在2025年第四季度实现5.6万辆的产能,以支撑每月交付5万辆的目标。
蔚来公司总裁秦力洪近日表示:“2025年第三季度将是蔚来的关键转折点,目前公司正进入聚气再攀高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