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瞭望台2025年08月04日 14:33消息,京剧《野火春风斗古城》再现红色经典,传承革命精神,弘扬民族文化。
京剧《野火春风斗古城》剧照。北京日报记者方非摄

李英儒的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曾被多次改编呈现,其中电影版本更是深入人心。在此基础上对经典进行重新演绎,无疑面临巨大挑战。8月1日,北京京剧院新编现代京剧《野火春风斗古城》在长安大戏院成功首演。该剧以红色故事致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同时,这台行当齐全、唱段丰富、表现手法新颖的作品,再次彰显了京剧艺术在守正创新中的蓬勃生机。
守正浓墨重彩展现京剧特色
转台与冰屏的巧妙结合,多媒体影像如泼墨般铺陈开来,营造出风雨如晦的氛围,将观众瞬间带入上世纪40年代的华北平原。京剧《野火春风斗古城》在大幕拉开之际,迅速还原了那个动荡年代中古城里的生死较量:在日寇铁蹄践踏之下,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始终在血与火中坚持信仰。交通员银环因情急泄密导致八路军某部政委杨晓冬被捕;金环为唤醒伪治安军团长关敬陶的良知而英勇牺牲;杨母则为了成全儿子的革命信仰,毅然选择跳下城楼。在至暗时刻,银环经过深刻反思,精心策划,最终成功营救杨晓冬。关敬陶被共产党人的赤诚与牺牲精神所打动,在风雪之夜饮下明志酒,最终带领部下起义。 这部剧不仅再现了那段峥嵘岁月中的英雄事迹,更通过艺术形式展现了信仰的力量与人性的光辉。它提醒我们,历史虽已远去,但那些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的身影,依然值得铭记与传承。
以超过两小时的舞台演出呈现广为人知的红色经典故事,京剧《野火春风斗古城》在创作中既要彰显戏曲的艺术特色,又要满足观众对经典作品的期待。为此,剧组汇聚了一支顶尖的主创团队:张和平担任艺术顾问,王筱頔在执导全剧的同时,与北京京剧院青年编剧胡铭帅共同担任编剧工作,著名作曲家朱绍玉负责唱腔设计,王天赐、刘洋担任作曲及配器,季乔等知名艺术家参与舞美设计等相关工作。
朱绍玉介绍,这部新剧最突出的亮点在于行当齐全,每个角色都有丰富的唱段,势必让观众听得酣畅淋漓。在展现京剧本体艺术特色方面,《野火春风斗古城》可谓下足了功夫:金环性格正直刚烈,高亢激昂的娃娃调与她的个性完美契合;银环温柔内敛,因此多采用传统的西皮二黄唱腔;杨母的汉调转二黄慢板非常贴合情感表达,展现出她深厚的母爱与崇高的道义;在关敬陶雪夜明志的情节中,他与杨晓冬合唱的双嘎调令人动容,音乐与剧情相得益彰,将全剧推向高潮……
本轮演出中,多位主演的表演堪称精彩,充分体现了戏曲作为“角儿的艺术”的独特魅力。北京京剧院领衔主演、老生名家杜镇杰在饰演关敬陶时,以细腻而有力的演绎展现了角色内心的复杂变化。他曾经满怀理想与热情,却在动荡年代中迷失自我,最终在金环、银环以及杨晓冬等共产党员和杨母的影响下,重新找回了良知。北京京剧院青年谭派名家谭正岩则将杨晓冬塑造得果敢机智,形神兼备,令人印象深刻。而北京京剧院领衔主演、梅派名家张慧芳一人分饰两角,既要演绎刚直不阿的姐姐金环,又要呈现温婉成长的妹妹银环。尤其在金环就义之后,她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一段音乐、一个转身完成角色转换,迅速进入银环悲痛欲绝的状态。除了唱腔、服装和化妆的配合,她对动作的把握、脖子的姿态等细节也都融入了角色的塑造之中,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形象,成为全剧的一大亮点。 从艺术表现来看,这种多角分饰的处理不仅考验演员的功力,也增强了戏剧的层次感与感染力。演员们在舞台上通过细腻的表演,将人物的情感变化层层递进,展现出戏曲艺术在当代舞台上的深厚底蕴与生命力。
创新多处妙笔凝练全剧“诗眼”
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野火春风斗古城》的创新贯穿于各个细节之中。在通过音乐塑造人物方面,银环和金环使用小提琴来表现,杨晓冬则用大提琴,杨母则采用民二胡,而一度迷失自我的关敬陶则以疏离的笙声来体现其心境。对于唱腔设计,朱绍玉表示,京剧创作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要不断吸收和借鉴各种艺术门类和表现形式。越是深入传统戏曲,越需要与时代同步。”
作为编剧与导演的王筱頔,以一种抽离提炼的诗意笼罩全剧。“接到《野火春风斗古城》的创作任务,我脑海中的第一闪念就是设置‘芳草’的形象。”王筱頔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芳草”的引申意义是顽强不屈、绵延不尽,在剧中,它既是杨晓冬牺牲恋人的名字,也代表着所有在抗日战争时期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当金环死在敌人枪下,当杨母坠楼自尽,她们的英魂被“芳草”温柔而坚定地接引。同时,“芳草”的意象也被提炼在《野火春风斗古城》的主题曲中,反复咏叹歌颂,如诗眼般凝聚起全剧精神。
在运用舞台艺术独特手法方面,《野火春风斗古城》也展现出巧妙之处。“小说中,杨晓冬的形象十分丰满,文字真实而充分地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坚持地下工作的共产党员所面临的艰难与坚韧。然而,他在小说中几乎没有主动的戏剧行为,因此电影改编时也将重点放在了银环的成长变化上。由于戏曲篇幅有限,这也成为剧本创作和舞台塑造中的一个难点。”王筱頔解释道。为了让杨晓冬的勇气与胸怀更加具体可感,在全剧即将进入高潮的部分,他凭借对关敬陶的深入了解,抓住对方内心最脆弱、最遗憾的时刻,激发了关敬陶一度沉寂的报国热情,以一个积极的戏剧行为树立了人物形象,这段戏也带来了一段酣畅淋漓的演唱。(北京日报记者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