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瞭望台2025年08月05日 11:39消息,文化共鸣越山海,音乐剧《致青春》在新疆精彩上演,传递青春力量与地域情怀。
8月1日至2日,音乐剧《致青春》在第七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上精彩上演。该剧以上海青年支援柳州工业建设为背景,讲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引发了众多曾参与援建、援疆工作的观众强烈共鸣。那些尘封已久的青春回忆,在艺术的感染下被重新唤醒,令人动容。 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那个时代青年的奉献精神,也让人感受到历史与现实之间深刻的情感联结。通过舞台艺术的形式,它让观众在欣赏的同时,也对那段特殊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思考。

在乌鲁木齐文化中心大剧院的品字形舞台上,“柳州一号”机床的齿轮缓缓转动,将观众带回20世纪50年代。知名导演张继钢以乡愁为线索,讲述上海市青年工人耿大可告别恋人佟家玲,奔赴广西柳州市支援建设的青春故事,创作出一部充满家国情怀的感人作品。 这部作品通过细腻的情感刻画与历史背景的还原,展现了那个时代青年为国家发展所作出的牺牲与奉献。它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集体记忆的唤醒,让人在感动之余,也对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舞台上,苗族群舞《苗女出嫁》的红伞如红云翻涌,芭蕾舞与小合唱交叠,人物命运与悲欢有了更强烈的画面感。
一边是边疆建设的召唤,一边是爱人的深情牵挂。当花腔女高音常思思的咏叹穿透剧场,观众深深共情——那些将“小我”融入共和国创业洪流的建设者们,曾以青春为基石,锻造着一座城市的历史。
一位曾有驻村经历的观众表示,这部作品充满力量,不同年代的青春,都在为共同的奋斗理想而燃烧。 在我看来,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不同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也深刻揭示了理想与奋斗之间的紧密联系。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青年人追求进步、服务人民的初心始终未变。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正是作品打动人心的重要原因。
乌鲁木齐文化中心大剧院于2021年落成,凭借一流的舞台设施,成为连接情感的重要载体。剧中呈现出的胶片质感在巨幕上缓缓流动,让半个世纪前的工业历史有了清晰的视觉表达;剧院顶部的环绕音响系统营造出丰富的混响效果,将歌声中蕴含的思念与热情传递至每一位观众耳边。灯光交错之间,一位身着长裙的女演员走下舞台,进入观众席轻声吟唱,模糊了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的界限;舞台上的LED主屏、侧冰屏以及高流明投影相互配合,时而展现春日花开的景象,时而描绘细雨绵绵的氛围,在光影的变化中悄然演绎故事。 这座剧院不仅在技术层面达到了较高水准,更在艺术表达上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它通过现代科技与传统艺术的融合,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观演体验,也让城市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当《致青春》的旋律在乌鲁木齐的夜空回荡,这场跨越山海的表演完成了一段对历史的致敬。而当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作品在祖国西北角留下光影,一座座剧院舞台,成为承载精神传承的驿站,也写下属于这片土地的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