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报显示我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稳中向好,水质持续改善,生态资源逐步恢复。
新华社北京8月5日电,记者5日从农业农村部获悉,农业农村部与生态环境部近日共同发布《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4)》。公报指出,2024年我国渔业生态环境整体保持稳定,近五年来呈现出稳步改善的态势。
2024年,农业农村部组织全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42个监测站点,对159个重要渔业水域、总面积达1016万公顷的区域开展常规环境状况监测。
公报公布了2024年中国渔业水域水质、沉积物、浮游生物等18项指标的生态环境监测情况,首次对近5年我国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状况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
监测结果表明,与2020年相比,我国海洋天然重要渔业水域中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这些指标的超标面积比例下降幅度分别为16%和50%;江河重要渔业水域中主要超标因子为总氮和总磷,总氮超标面积比例变化不大、总磷超标面积比例下降幅度为41%;湖泊水库重要渔业水域中主要超标因子为总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其超标面积比例总体稳定。渔业水域氮磷指标超标风险依然存在。
自2000年开始,农业农村部与生态环境部已连续25年共同发布《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向公众提供了关键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权威数据。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不断完善渔业水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扩大监测范围,持续推动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为实现渔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我认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密不可分。当前,随着对生态系统的重视不断提升,渔业管理也应更加科学、系统。通过扩大监测范围和优化评价方法,有助于更全面地掌握水域环境变化趋势,从而制定更具针对性的保护政策。这不仅是对渔业资源的负责,更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