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瞭望台2025年08月07日 12:12消息,2025年前7月中国外贸同比增长3.5%,进出口显著回暖,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复苏势头强劲,释放经济积极信号。
海关总署今日发布最新数据,今年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延续稳中向好态势,进出口总值达25.7万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较上半年提升0.6个百分点,展现出我国外贸较强的韧性与活力。值得注意的是,对东盟、欧盟、非洲和中亚地区的进出口分别实现9.4%、3.9%、17.2%和16.3%的同比增长,反映出我国对外贸易“朋友圈”持续扩大,市场多元化战略成效显著。
单看7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达3.91万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出口2.31万亿元,增长8%;进口1.6万亿元,增长4.8%。出口增速继续高于进口,说明我国制造业供应链优势依然稳固,国际市场对“中国制造”的需求保持稳定。在全球经济复苏不均衡、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这一成绩来之不易,也进一步增强了全年外贸稳增长的信心。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20年来,绿色发展理念已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我国外贸结构也在悄然发生深刻变化。“含新量”和“含绿量”不断提升,成为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前7个月,高技术产品进出口达5.1万亿元,同比增长8.4%,对整体进出口增长的贡献率高达45.4%。这不仅体现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也说明全球市场对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需求持续上升。特别是出口高端机床增长23.4%,进口高端纺织机械增长19.3%,反映出我国在产业升级和智能制造领域的双向发力。
更令人振奋的是,代表绿色低碳转型方向的“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出口同比增长14.9%。这一数据背后,是我国在全球绿色能源革命中占据的领先地位。从“卖产品”到“输出绿色解决方案”,中国正以实际行动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同时也为外贸增长开辟了新的赛道。
民营企业依然是我国外贸增长的“压舱石”和“推进器”。前7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达14.68万亿元,同比增长7.4%,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57.1%,比重同比提升2.1个百分点。这一数据充分说明,民营经济不仅在数量上占据主导地位,更在质量上持续提升。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民营企业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达7.97万亿元,增长10%,占比达54.3%,体现出民营企业在拓展新兴市场中的敏锐嗅觉和强大活力。
目前,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已达57万家,同比增长8.5%,占全国有进出口实绩企业总数的87.2%。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正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成为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力量。这种“万舸争流”的局面,正是中国经济内生动力强劲的生动写照。
自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大湾区内地9市累计进出口值突破50万亿元,达到50.67万亿元。今年前7个月,该区域进出口达5.2万亿元,同比增长4.7%,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正加速成为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样板间”。
数据显示,前7个月大湾区出口了全国近七成的数字照相机和超八成的3D打印机,进口了全国超四成的存储器和超六成的电脑处理部件。这不仅凸显了大湾区在高端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中的核心地位,也反映出其在全球科技产业链中的关键节点作用。未来,随着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不断深化,大湾区有望在数字贸易、服务贸易等领域实现更大突破,为全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探索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