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新规落地!不缴社保协议成废纸,打工人权益如何强势回归?

9月起社保白纸协议彻底作废!打工人的权益保卫战正式打响

9月新规 社保缴纳 打工人权益 劳动保障 政策解读

深度瞭望台2025年08月09日 11:18消息,9月起社保新规实施,不缴社保协议无效,打工人权益获强力保障,职场公平迈上新台阶。

   任何“不缴社保”的约定都将被认定为无效——这一明确信号来自最高人民法院最新发布的司法解释,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2024年8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并公布一批典型案例。其中最受关注的内容之一,是明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约定或承诺无效。根据该司法解释,即便劳动者主动承诺放弃社保,或双方达成书面协议不缴纳,此类约定均因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而归于无效。若劳动者因此解除劳动合同,有权依法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同时,若用人单位事后按行政机关要求补缴社保,而此前已将社保费用以“补贴”形式发放给劳动者,可依法要求劳动者返还该部分款项。该司法解释将于2025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

   最高法指出,这一规则的设立,旨在维护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统一性和强制性,切实保障公民的社会保障权利,同时也有助于分散用人单位的用工风险,积极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从法律角度看,社保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

   在公布的典型案例中,2022年7月,朱某入职某保安公司,双方签订劳动合同时约定:公司不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而是将应缴费用以现金补助形式直接发放。此后,公司未履行社保缴纳义务。朱某认为,该条款系公司提供的格式化免责条款,严重侵犯其法定权益,遂以公司未依法缴纳社保为由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经济补偿。仲裁机构未予支持,朱某遂诉至法院。

   法院审理认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定义务,具有强制性,不能通过双方合意予以排除。案涉“不缴社保”约定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而无效。公司未依法参保,朱某据此解除劳动合同,符合《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的应予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最终,法院判决保安公司向朱某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这一判决并非个案突破,而是对现行法律体系的系统性重申。《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我国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用人单位和个人均有依法缴费的义务,个人同时享有查询权益记录、监督缴费情况及享受待遇的权利。社保制度的本质是社会共济与风险分担,其强制性不容协商。

   然而,在现实中,“不缴社保”或“以补代缴”的做法长期存在,形成所谓的“灰色地带”。部分企业为降低人力成本,部分劳动者出于短期收入考量,双方“默契”达成不参保协议。更有甚者,一些地方在执法与司法实践中,曾以“双方自愿”为由,默许此类行为的合法性,导致劳动者权益被长期侵蚀。

   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深圳大学法学院院长熊伟指出,此次司法解释并未创设新义务,而是将《社会保险法》的强制性要求通过司法裁判规则予以明确和强化。“社保不是交易品,不能讨价还价。企业不能以‘员工同意’为挡箭牌逃避责任,这不仅是法律底线,更是社会公平的底线。”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公共经济学系主任封进强调,劳动关系一旦成立,社保缴纳即为法定附随义务。无论劳动合同如何约定,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所谓的‘自愿放弃社保承诺书’,本质上是一张废纸,但它曾让无数劳动者在退休、生病或失业时陷入困境。”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认为,此次司法解释的出台,是对劳动者“急难愁盼”问题的积极回应。社保关乎每个人的养老、医疗和生存尊严。长期不缴社保的企业,实质上是在透支社会安全网,损害的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从这个角度看,司法解释不仅是个案裁判规则,更是一种制度纠偏,有助于织密扎牢社会安全网。

   值得注意的是,司法解释对企业提出了更高合规要求。熊伟提醒,即便劳动者当初“签字画押”同意不参保,未来仍可反悔并主张权利,企业不仅面临补缴、滞纳金等行政责任,还可能承担经济补偿的民事赔偿。这意味着,试图通过“协议避险”的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法律风险。

   对劳动者而言,强制参保意味着到手工资可能减少,但从长远看,养老、医疗、工伤等保障将更加稳固。马亮指出:“短期收入的‘看得见’与长期保障的‘看不见’之间,需要制度引导公众做出更理性的选择。司法解释正是通过法律强制力,推动这种理性回归。”

   然而,制度刚性增强的同时,现实挑战也不容忽视。在当前经济承压背景下,社保合规将直接推高企业用工成本,尤其对中小微企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形成压力。封进提醒,若企业因成本上升而减少正式用工,转而大量使用临时工、退休返聘人员或外包用工,反而可能导致更多劳动者游离于社保体系之外,削弱制度覆盖面。

   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企业可能将新增成本转嫁给劳动者,例如变相降薪、减少福利,甚至要求员工“自愿”签署更隐蔽的免责协议。对此,必须加强劳动监察执法,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防止“纸面合规”掩盖实质侵权。

   熊伟建议,可借鉴疫情期间社保缓缴、减免等应急措施,对确有困难的企业实施阶段性政策支持,如缓缴期限、费率优惠或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同时,可探索由失业保险基金出资,对困难企业缴纳社保给予适当补贴,实现稳就业与保社保的平衡。

   长远来看,社保制度的可持续性不仅依赖强制力,更需建立内在激励机制。封进提出,可在餐饮、家政等流动性高的行业试点“分档缴费”机制,允许劳动者根据收入水平选择不同缴费档次,待遇相应调整。这既能降低参保门槛,又能提升参与意愿,避免“一刀切”带来的执行阻力。

   此外,随着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快速发展,灵活就业人员规模已超2亿。他们中的许多人无法纳入传统劳动关系框架,因而难以参保。熊伟认为,应打破“社保必须绑定劳动合同”的固有思维,回归社会保险的风险共济本质。只要存在事实上的用工关系,即便形式上为“合作”或“承揽”,也应纳入社保覆盖范围。可借鉴“实质性劳动关系”认定标准,推动新业态从业者逐步纳入养老、工伤等保障体系。

   此次司法解释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劳动法治向更公平、更规范的方向迈出关键一步。它不仅是对违法行为的警示,更是对劳动者基本权利的庄严确认。在老龄化加速、就业形态多元化的今天,社保制度不能再有“例外”和“盲区”。唯有坚持强制参保、强化执法、优化机制,才能真正实现“应保尽保”,让每一个劳动者都能在风雨来临时,有所依靠。

相关阅读

生成式AI引爆传媒变革:高端论坛在京启幕
招标代理新规出台,行业迎来变革新机遇
乐动京城·万象交辉——第二十八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璀璨收官
自主育种占比超95%,种质资源夯实农业芯片新突破

发表评论

请输入您的姓名
请输入有效的邮箱地址
请填写评论内容

国内栏目

深度瞭望台国内栏目为您提供第一时间的新闻报道、深度分析和独家视角。

即时资讯

全天候更新热点事件,第一时间传递重要新闻

深度分析

专业团队深入新闻现场,解读事件背景与深层影响

独家视角

资深工作人员提供独特视角,洞察新闻背后的真相

24小时热文

生成式AI引爆传媒变革:高端论坛在京启幕
2025-10-31 09:08

生成式AI重塑媒体生态,未来已来

招标代理新规出台,行业迎来变革新机遇
2025-10-31 09:06

招标代理新规落地,行业风口悄然来临

乐动京城·万象交辉——第二十八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璀璨收官
2025-10-27 14:15

音燃京城·万象升辉——第二十八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华彩落幕

自主育种占比超95%,种质资源夯实农业芯片新突破
2025-10-27 14:14

95%自主育种背后,中国种质资源如何重塑农业未来?

扫码识真伪,消协护消费——新功能上线助您轻松辨商品
2025-10-27 14:13

扫码一键验真,消费更安心

镜头追故宫 十七载光影对话
2025-10-27 12:42

镜头追故宫 十七载光影见证岁月传奇

北京前三季度新设机构激增21%,创历史新高
2025-10-27 12:41

北京前三季度新设机构激增21%,创历史新高,新动能加速涌动

西藏60周年盛典:音乐奏响雪域新篇
2025-10-21 18:37

高原礼赞:六十年旋律见证雪域巨变

广东发力工业智算 催生软件与智能装备新生态
2025-10-21 18:36

广东打造工业智算新引擎,软件与智能装备加速融合崛起

《令人心动的offer》主持人直面行业变局:转型之路如何破局?
2025-10-21 17:08

《令人心动的offer》主持人直面行业变局:转型之路如何破局? ——**职场风暴来袭!他们如何在巨变中逆风翻盘?**

胖东来开放日上线:每人2万元,解锁神秘体验!
2025-10-21 17:07

胖东来开放日惊现2万神秘礼包,解锁限量体验新玩法!

《无声英雄,荣耀绽放——电视剧〈沉默的荣耀〉震撼收官》
2025-10-21 08:52

无声英雄,荣耀绽放——《沉默的荣耀》引爆观众情感高潮

农业农村部开展60天攻坚行动 抗秋汛抢播麦促壮苗
2025-10-21 08:51

秋汛攻坚60天 麦播抢出春耕节奏

全球首个聚变能智慧引擎中心落户中国
2025-10-15 11:18

聚变能源新纪元:中国引领全球智慧核能未来

稳预期强信心,激发市场新动能
2025-10-15 11:18

稳预期强信心,激活经济新引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