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瞭望台2025年08月09日 11:19消息,三千孤儿入内蒙尘封半世纪,50人踏上寻亲之路,重寻血脉亲情,圆梦团圆。
新华社呼和浩特8月8日电 记者8日从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自2021年公安部在全国公安机关部署开展“团圆行动”以来,内蒙古持续推进“国家的孩子”寻亲工作,已成功为“三千孤儿入内蒙”这一民族团结佳话中的50名南方孤儿找到他们的自然血亲,助力50个家庭跨越上千公里实现骨肉团圆。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中国遭遇严重自然灾害,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3000多名幼小孤儿因生活困难被送往内蒙古草原。在牧民们的悉心抚养下,这些孩子健康长大,被亲切地称为“国家的孩子”。这段跨越地域与民族的养育之情,成为新中国民族团结史上感人至深的篇章,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如今,当年的‘国家的孩子’大多已年过花甲,他们寻根溯源、了解身世的愿望日益强烈。”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刑事侦查总队副总队长张鑫在发布会上表示。自“团圆行动”启动以来,锡林郭勒盟作为当年接收孤儿较多的地区之一,主动作为,积极组织力量为这些老人寻亲,目前已成功帮助50位“国家的孩子”与原生家庭取得联系,部分家庭已实现线下团聚。
“我们对每一位‘国家的孩子’都建立了‘一人一档’的信息台账,并全面采集血样,录入全国公安机关打拐DNA数据库。”张鑫介绍,锡林郭勒盟公安机关依托科技手段,创新运用DNA比对技术,对采集的931份“国家的孩子”血样和188份疑似寻亲家庭血样进行系统比对,累计排查家系2000多个,核查相关人员4000余名,分析数据超过5000条,为精准寻亲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这一系列团圆的背后,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国家对历史温情的回应。半个多世纪前,内蒙古人民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南方的孤儿;今天,公安机关以责任与科技助力他们寻回血脉根源。这既是对个体生命尊严的尊重,也是对民族团结精神的延续。每一次DNA比对成功的提示,都可能意味着一个尘封数十年的家庭记忆被重新唤醒,一段断裂的情感得以接续。
值得深思的是,“团圆行动”不仅是一项打拐寻亲工程,更是一场关于历史、记忆与身份认同的情感修复。对于这些年逾花甲的老人而言,找到亲生父母或许已难,但知道“我从哪里来”,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归宿。而公安机关的主动介入,体现了国家对历史遗留问题的人文关怀,也让“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承诺在时光长河中愈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