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瞭望台2025年08月21日 12:38消息,探索南国书香节的多元体验,从阅读到互动,感受书香文化的无限可能。
历史课本不再只是纸上的文字,古诗词也不再局限于背诵与默写。随着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的深度融入,阅读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在2025南国书香节上,这些变化被集中呈现——从沉浸式书本剧到AI生成绘本,从数字活化典籍到虚拟重现历史场景,阅读的边界正在被不断拓展。

8月15日至19日,广州迎来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事——2025南国书香节。本届书香节线下主会场汇聚了来自1500多家境内外出版机构的近50万种出版物与文创产品,不仅是一场图书的盛宴,更成为一场融合科技与文化的阅读嘉年华。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展会中,基于传统阅读内容的多样化创新成为最大亮点,技术不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连接文化与大众的情感桥梁。

在广东省版权保护联合会IP转化创新展示区,《家在中华》系列研学书本剧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孩子们围在舞台前,与演员互动,仿佛穿越到了千年前的黄河岸边或珠江之滨。这个由广州奇点视界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项目,通过经典文学IP活化、数字空间演绎和沉浸式交互体验,将课本中的汉字演变、活字印刷、唐诗宋词等内容转化为可看、可感、可参与的剧场故事。
公司总裁李文表示,他们已推出“家在黄河边”“家在珠江边”等多个主题剧目,并投放于图书馆、书店、文旅景区及商业空间。这种模式的意义远不止于娱乐——它降低了青少年接触传统文化的心理门槛。当历史不再是考试题里的知识点,而是一段可以“走进去”的旅程,文化的传承才真正有了温度和生命力。
同样令人耳目一新的还有广东新华乐育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AI书房。在书香节现场,一名七年级学生尝试输入指令:“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变成中国风绘本。”短短几分钟后,一幅融合课文意境与江南水乡元素的AI绘本便呈现在屏幕上。鲁迅笔下的童年记忆,以全新的视觉语言重新被讲述。
总经理何灿强调,该项目依托正版教材与青少年读物资源,通过AI技术赋能校内外教育场景,旨在推动教学方式的革新。这不仅是技术的应用,更是教育理念的升级: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内容的共创者。当孩子能用自己的语言和想象去重构经典,阅读便不再是单向输入,而成为一场思维的对话。
在香港馆,“在九龙城阅见香港”这一AI互动沉浸式体验项目则将历史阅读推向新维度。该项目由香港联合电子出版有限公司开发,基于香港联合出版集团丰富的历史文化书籍资源,利用AI与VR技术重构九龙城寨的旧日风貌。观众戴上设备后,便可“走入”那个曾经复杂而神秘的城寨空间,聆听街巷中的市井之声,感受时代变迁下的社会肌理。
董事总经理周晟介绍,项目通过知识大模型构建、3D虚拟场景还原以及游戏化设计,让观众在互动中理解香港的历史脉络。这不仅是对一座城市的记忆打捞,更是对中华文化在地域发展中延续性的深刻诠释。在全球化与数字化交织的今天,如何讲好本土故事,已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课题。而这样的尝试,无疑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
从静态阅读到动态参与,从单向传播到多维交互,2025南国书香节所展现的,不只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人们对文化体验需求的深层转变。我们正在进入一个“阅读即体验”的新时代。当AI让课本“活起来”,当VR让历史“走过来”,真正的阅读自由才刚刚开始——那是思想的自由穿梭,是跨越时空的文化共情。未来,或许每一本书都能成为一个世界,每一位读者,都是这个世界的探索者与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