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正明的证明》收获高口碑,热血警察坚守正义的自我证明。
一个热血警察,刚上班就被挑断脚筋,落下残疾后仍不忘初心,潜入小偷团伙内部担任卧底,最终成功将犯罪分子一网打尽。这便是正在热映的电影《毕正明的证明》所讲述的故事。该片在豆瓣上获得7.4分的高分评价。对于饰演警察毕正明的王安宇而言,这是一次全身心投入的表演挑战。他在采访中表示,这个角色既有热血男儿的阳刚气质,也展现了年轻警察在成长过程中的性格复杂性,“这个角色深深打动了我。” 从影片的叙事结构来看,故事既充满张力又富有情感深度,展现了正义与邪恶之间的激烈对抗。王安宇的演绎让观众看到了一个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警察形象,也让观众对角色的成长和内心变化产生共鸣。这种角色塑造不仅提升了影片的艺术价值,也为现实中的执法者提供了精神上的激励。

这个警匪题材剧本有新意
作为95后演员,王安宇近年来凭借多部影视作品和综艺表现,逐渐展现出自己鲜明的表演风格。有网友指出,他在表演中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破碎感美学”,尤其擅长刻画角色在逆境中所表现出的脆弱、坚韧与忧伤交织的复杂情感。例如在电视剧《值得爱》中饰演的北漂青年周水,以及在《小巷人家》中扮演的林栋哲,都以细腻的演绎让观众深刻感受到角色内心的波动与情绪层次。这种表演方式不仅增强了角色的立体感,也让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王安宇的表演风格正在成为他个人艺术道路上的重要标志。
“当时导演把剧本拿给我看,我大致浏览了一下就觉得很感兴趣。”王安宇表示。他之前也出演过警匪题材的电视剧,但那部作品是设定在民国时期的,现在他特别想尝试一部现代背景的警匪电影。“这类题材的剧本很难有创新,但在这个本子里,我看到了一些新鲜的元素。”
“我觉得这个角色的前后变化还是特别大的,不管是形象还是他的心理状态,都有很显著的成长。”王安宇说,自己被毕正明的角色深深吸引,“他是一个很善良也很执拗的人,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他一直希望证明自己。但他并不是特别完美的人,会有一些缺陷,而这正是我特别喜欢他的地方。”王安宇坦言,生活中的自己也是一个“很容易偏执的人”,只要认定的事,就希望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完成,有时候会听不进别人的想法,就像毕正明在经历了一系列事情后,越发坚定了“作为警察要坚守正义”的信念,“这点我俩很像”。
对角色成长阶段仔细研究
为了深入理解角色,王安宇认真研读剧本,对人物的发展阶段进行了细致分析,认为毕正明始终坚守着成为一名警察的初心。但客观来看,毕正明最初想当警察更多源于虚荣心,“因为他小时候被警察所救,体验到了这份职业的荣耀感,既羡慕又向往,但他只看到了警察受到尊敬的光环,而没有意识到背后需要付出的艰辛。”
当毕正明在执行任务时意外瘸了腿,却还是想要坚持当警察,这时候他的动机更多是出于骨子里的“不服输”精神。“他有一个很爱他的妈妈,家里也有一个服装店,生活还是比较滋润的。当人生第一次遭遇了这么大的身体变故之后,他发现自己好像接受不了这件事情,所以他不服输。”王安宇解释。
真正让毕正明成长起来的阶段是他作为警方卧底打入小偷团伙内部,他发现这些人也有人性善良的一面,他在心态上甚至出现了一些摇摆,开始纠结该不该抓这些“可能是好人的贼”。但随着经历江米条、大白桃的相继离开,他逐渐意识到贼就是贼,虽然他们可能命不由己,但走上歪路也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而真正的罪恶根源是背后的贼帮“荣门”。同时,随着朋友们的离去,作为警察的他也多了一份“复仇心”。他花了一年时间追捕花手,最终将其绳之以法,“背后的驱动力已经变得很复杂了,包括有骨子里的正义感,有为朋友讨公道的决心,也有继承父亲遗志的使命感。这些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最终塑造了作为警察的坚定底色。”
为了演好毕正明跛脚后的肢体动作,王安宇在开拍前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跛脚其实有多种类型。他在拍摄过程中,随着剧情的发展,逐渐减轻角色的跛脚程度,到了后期,角色奔跑时甚至看起来不那么明显。 从表演角度来看,这种逐步调整的方式体现了演员对角色深度的理解和细腻的把控。通过动作的变化来反映人物心理和情节发展,不仅增强了角色的真实感,也让观众更能投入到故事中去。这种方式值得肯定,也展现了演员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
三组人物关系展现故事复杂性
影片给毕正明设计了三组人物关系。首先是跟花手(王彦霖饰)的关系。两人小时候就在火车上擦肩而过,只不过花手选择偷东西,即使看到了警察救人的画面却还是伤了警察;毕正明在对方需要帮助时递上一瓶汽水,因目睹了警察救人的场景而立志要当警察。同样的环境、同样的年龄,两人却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我觉得这是比较令人唏嘘的部分。”王安宇跟导演佟志坚说,希望把这两个人的交织拍得更有“命运的味道”。
接下来是毕正明与大白桃(张天爱饰)之间“亦师亦友”的关系。起初,大白桃更像毕正明的师傅,随着两人共同经历种种事件,关系逐渐转变为朋友。王安宇表示,大白桃一直充满同理心,她认为身为乞丐的毕正明很值得同情,曾劝他不要加入“荣门”。她不仅教毕正明偷窃技巧,还帮助他寻找治疗腿伤的老中医。这段关系中充满了温情,也让毕正明对小偷群体有了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认识。
最后是毕正明跟周队之间的“父子情”。因为周队除了是上级,也是毕正明爸爸的同事,“总会在暗中尽可能地用他的方式来保护毕正明。”
希望演出角色身上的信念感
在深入理解剧情和角色后,王安宇希望能在毕正明这个角色身上展现出更多的层次感。
毕正明刚当警察的时候,王安宇希望把角色塑造得更“愣”一点,体现出他和所有的反扒警察都不一样。当毕正明遭遇变故、需要打入小偷团伙时,状态更偏向“间谍”,王安宇尝试通过眼神的细微变化,让观众感受到他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接近目标。
片中有多场打戏,难度较高,但王安宇表示,最具挑战的是“带有情感的打戏”。他认为,如果只是单纯地展现动作场面,容易显得生硬和机械化,因此在许多场景中,需要通过内心的情感来推动表演,使打戏更具感染力和层次感。 在我看来,这种将情感融入动作表演的方式,体现了演员对角色深层次的理解和诠释。真正的戏剧张力往往来源于内心的波动,而非单纯的肢体对抗。这种方式不仅提升了表演的艺术性,也让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回顾拍摄经历,王安宇最大的体会来自于毕正明身上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毕正明成为一名优秀警察的决心非常强烈,而他所承受的痛苦也恰恰来自于他自己,因此可以理解这些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或是必经的考验,我很庆幸能够遇到这样一个角色。”(北京晚报记者王金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