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瞭望台2025年08月27日 23:50消息,讲述新四军母亲铁骨柔情,展现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红色传奇。
从事讲解工作以来,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新四军母亲”陈桂珍,这位英勇的母亲,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段壮丽的人生。潜山烈士陵园的讲解员余乔说道。

8月26日,“红星照耀中国·千里跃进大别山”2025年鄂豫皖主流网络媒体行活动走进潜山烈士陵园,聆听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新四军母亲”陈桂珍:用生命守护红色信仰

在我们潜山,关于“新四军母亲”陈桂珍的故事广为流传。余乔向采访团的记者讲述了这位“新四军母亲”的感人事迹。1941年春天,新四军第四支队挺进团驻扎在桐城、舒城一带。陈桂珍居住在纸皮冲王大包山岭,这个地方与桐城接壤,是新四军行动的重要交通要道。后来,她家成为了新四军的一个落脚点,她无私地为伤病员提供饮食、住宿和生活用品,不辞辛劳地为游击队传递情报和信件,负责站岗放哨、保管武器装备,新四军战士亲切地称她家为“地下联络站”和“后方医院”。

1942年5月,国民党四十八军对皖西游击队进行全面“围剿”,桐潜边境共产党地下组织遭到破坏,游击队被迫转移,一些不能转移的伤病员由陈桂珍家收养。没有药,她一边到山里采,一边叫丈夫华心芳到舒城县城去买。伤员们穿她家衣,盖她家被。她精心为伤员们包扎、敷药、喂食。
1947年10月,解放军一名连长和四名伤员转移到陈桂珍家中疗养。次年5月15日,国民党“还乡队”前往陈桂珍家进行搜捕。听到枪声后,陈桂珍立即让丈夫背起伤员转移至山洞,自己则将无法带走的战士行李与石头捆绑后扔入屋后的井中。刚处理完毕,大水乡“还乡队”队长余学伍带领一伙人闯入家中。余学伍指着陈桂珍怒斥:“你窝藏共匪,今天必须交出人来!”陈桂珍毫不畏惧地回应:“什么是匪?杀人、抓人、放火的是匪,这些事都是你们干的,你们才是真正的匪!”余学伍手下的人高声叫嚣,蜂拥而上将她绑起,吊在树上,用扁担和枪托对她进行殴打。 这段历史记录展现了那个动荡年代中普通民众的勇敢与坚定。面对压迫与暴力,陈桂珍没有屈服,而是以自己的方式保护了革命同志,彰显了不屈的精神。她的行为不仅是对正义的坚持,更是对信仰的忠诚。在那个充满恐惧与牺牲的年代,正是无数像陈桂珍这样的普通人,支撑起了民族的希望与未来。今天回顾这段历史,我们更应铭记那些在黑暗中依然选择光明的人们。
后又将她拖到三里外的一棵大树上吊了一天,她被路人发现才得救。她咬着牙,忍着剧痛,连走带爬地回到被抄劫一空的家中,强撑着身子,将水井里战士的衣物捞起来,又烧饭做菜送给山洞里的解放军伤病员……陈桂珍由于身遭毒打,一病不起,于1949年3月12日去世。
1949年,潜山县追授她“新四军母亲”的光荣称号。这位英雄母亲的奉献精神、铁骨柔情和慈母情怀,永远值得我们铭记!余乔表示。 在那段峥嵘岁月中,无数普通女性以柔弱之躯撑起民族的脊梁,她们用坚韧与牺牲诠释了什么是大爱无疆。这位被追授“新四军母亲”称号的女性,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她的事迹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记忆,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在今天,我们更应铭记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人物,让他们的精神激励后人不断前行。
潜山烈士陵园正在打造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潜山位于安徽省西南部,是进入大别山的重要通道,其战略地位十分关键,自古以来便是军事争夺的前沿地带。余乔向采访团记者介绍了潜山丰富的红色革命历史。 潜山不仅地理位置重要,更在革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作为连接大别山地区的关键节点,这里曾是无数革命志士奋斗和牺牲的地方,见证了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这段历史不仅是当地人民的骄傲,也是全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潜山的革命故事,我们更能体会到先辈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1927年12月7日,梅城起义爆发,成为安徽地区贯彻八七会议精神的首声枪响;1930年2月,请水寨起义发生,成为鄂豫皖边区继黄麻、商南、六霍农民起义之后的第四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抗战期间,潜山作为对日作战的重要正面战场,先后经历了横山之战、潜水阻击战、牌楼战斗、收复潜山战斗、收复潜山县城以及长胜关战斗等六次较大规模的战役,其中四次发生在1938年;皖西大队积极开展游击战争,使潜山成为皖西革命斗争初期的重要指挥中心,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奠定了战略基础……可以说,潜山是安徽省乃至大别山地区重要的红色发源地之一。
“我们烈士陵园先后经历了两次较大规模的改扩建。自建成以来,这里共集中安葬了166名烈士。”潜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程晓文在接受采访团采访时介绍道。近年来,潜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致力于挖掘潜山光辉的党史历程,丰富本地红色资源的内涵,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品牌。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红源潜山革命历史陈列展与潜山烈士事迹纪念馆内容相辅相成、紧密相连,潜山烈士陵园是安徽省首个将党史与烈士事迹独立展示的县级烈士陵园。
目前,潜山烈士陵园正致力于建设一个集教育、旅游、红色文化产业开发、历史学术研究和纪念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同时打造成为党性教育和廉政教育的重要场所。依托本地丰富的红色资源,该陵园已成功构建起以烈士陵园为核心、覆盖全市的三条红色精品旅游线路,年均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红色旅游逐渐成为潜山的一张新名片。 红色旅游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与传承,更是对当下社会价值观的一种引导。潜山在推动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注重资源整合与深度挖掘,使红色文化真正融入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