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瞭望台2025年08月21日 13:40消息,《设计研究理论III》聚焦设计理论与出版模式双创新,引领设计研究新方向。
图为与会嘉宾合影。

8月15日,由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设计研究理论III》新书发布会及中国当代设计理论自主学术体系研讨会近日在上海举行。会上,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编辑孔会云、本书作者、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吴文治,以及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范凯熹、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高瞩、上海威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覃云川等嘉宾共同出席,围绕中国设计理论的发展展开深入探讨。 此次会议不仅标志着《设计研究理论III》这一重要学术成果的正式发布,也体现了国内设计界对构建本土理论体系的重视。在当前全球设计话语日益多元的背景下,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理论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这样的学术交流活动,有助于凝聚更多学者与业界人士的力量,为中国设计理论的独立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图为与会嘉宾为新书揭幕。
吴文治长期致力于中国现代设计历史与理论的研究,提出了街巷空间理论。其著作“设计研究理论”系列首次系统地梳理了相关理论在设计研究领域的应用情况,积极倡导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设计学的原创学术概念、学科框架和学术体系。
作为该系列丛书的第三部,《设计研究理论III》(以下简称《III》)的出版标志着这一学术工程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III》系统梳理设计学理论,构建全球知识图谱,在丛书整体内容架构的基础上,融入了人工智能技术,以提高图书阅读效率,打造智能阅读新模态,搭建作者—读者—出版者沟通桥梁,为传统出版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提供范例。正如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编辑孔会云在致辞中所说,出版社正致力于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手段,为传统出版寻找破局新路径。
图为嘉宾进行中国当代设计理论自主学术体系研讨。
与会专家在研讨会上围绕中国当代设计理论自主学术体系的本土文化根基与现代转化、跨学科视角下该体系的建构路径,以及在数字化时代中的创新与实践应用三个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为中国设计理论的自主创新发展提供了具有前瞻性的思路。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理论体系,必须植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只有在对本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传承基础上,才能实现理论的自主创新与发展。 我认为,此次研讨会不仅强调了文化根基的重要性,也凸显了设计理论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转型需求。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在全球视野中保持本土特色,成为设计理论发展的重要课题。而跨学科融合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则为这一进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与路径。设计理论的自主性不仅体现在学术层面,更应服务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推动文化自信与创新力的同步提升。
孔会云表示,此次盛会的举办,对中国当代设计理论自主学术体系的建设以及出版行业的创新发展具有双重示范价值。在学术领域,《设计研究理论III》通过对设计学核心理论的系统梳理,构建了设计研究的知识图谱,填补了我国在设计理论体系化建设方面的空白。对于出版行业而言,此次活动在学术著作的出版传播模式上进行了创新,借助“图书小程序”的融合出版方式,实现了理论内容的动态可视化展示,为专业学术出版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益借鉴。出版社与高校的深度合作机制,不仅确保了学术著作的专业水准,也拓宽了理论成果的传播渠道,探索出一条“产学研”协同发展的新路径。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系统性的理论著作出版工程,体现了中国出版机构在推动学科建设中的责任与担当,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学术品牌树立了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