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会高密度激光引发关注,专家提醒注意个人防护。
演唱会使用高密度激光引热议,专家表示——
合规激光风险可控,但需注意个人防护
近些年,不少演唱会开始广泛运用激光技术,以打造更具视觉冲击力的舞台效果。那么,大型演出中使用的高密度激光是否安全?观众又该如何防范可能的伤害?科技日报记者近日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深入了解这一问题。 从技术角度看,激光在演出中的应用确实能够极大提升观赏体验,但其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在高功率激光设备使用过程中,若操作不当或防护措施不到位,可能会对人眼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因此,相关方应严格遵守安全规范,确保激光设备的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并在演出前做好必要的安全提示与防护措施。观众也应听从现场指引,避免直视激光光源,以降低受伤风险。
Class3R激光常用于演唱会
在某歌手生日演唱会的视频中,可以看到百余台激光设备根据演出曲目的节奏变化投射出多样的激光效果:时而呈现五彩斑斓的光阵,时而展现出柔和律动的光雨。对此,重庆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应用物理系主任韩德专表示,这类用于舞台特效的激光属于高密度激光,具体包括激光阵列和扫描激光等类型,通常被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归类为Class3R激光。 从技术角度看,这类激光在舞台上的应用不仅提升了视觉冲击力,也对安全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Class3R激光虽不属于最危险的类别,但在未经防护的情况下直视仍可能对眼睛造成伤害。因此,在实际使用中需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范,确保表演者与观众的安全。这也反映出现代舞台技术在追求艺术效果的同时,必须兼顾科学性和安全性。
根据波长、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在其制定的60825-1标准中,根据激光的输出功率等参数及其潜在危害程度,将激光明确划分为Class1至Class4四个等级,其中部分等级还进一步细分为更具体的类别,如Class3可细分为Class3R和Class3B等。不同等级的激光适用于不同的使用场景,也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安全风险。 从安全角度来看,这一分类体系有助于规范激光产品的使用与管理,减少因误操作或不当使用带来的伤害。尤其在工业、医疗及科研领域,明确的等级划分能有效指导用户选择合适的设备,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然而,随着激光技术的普及,公众对激光产品接触的机会增多,相关知识的普及与监管力度仍需加强,以确保各类激光设备的安全使用。
其中,Class3R激光的输出功率属于中等偏高水平,在演唱会等光线较暗的环境下,能够产生亮度高且轮廓分明的光束,营造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舞台效果。然而,此类激光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若光束直接照射到人眼,即便短时间内接触也可能对视网膜造成损伤。不过,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这种风险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例如采用光束动态扫描技术,或设定观众区域与激光投射区域之间的安全距离等。鉴于其“视觉效果显著”和“风险可控”的特性,Class3R激光广泛应用于演唱会等大型文化娱乐活动中。
韩德专说,在使用Class3R激光时,应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要限制功率与照射时长。相关人员需确保激光输出功率、单次照射时长均处于安全阈值内。以照射时长为例,根据相关标准,人体在Class3R激光内单次暴露时间应控制在0.25秒以内(约等于人一次眨眼的时长)。
在演唱会中,通常会采用“动态能量调节系统”来实时监控并调整激光的输出。该系统通过传感器检测环境光强、观众位置以及激光路径,自动调节激光的功率和方向,以避免观众受到过度照射。韩德专举例说明,当系统检测到激光强度超过设定阈值时,会自动降低激光能量。同时,该系统还能调整激光的投射角度和高度,防止光束直接照射到人群,从而降低对眼睛或皮肤造成伤害的风险。 我认为,这种技术的应用体现了现代演出安全意识的提升,不仅增强了观赏体验,也有效保障了观众的安全。在追求视觉冲击力的同时,兼顾安全性,是科技与人文关怀结合的典范。
第二,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例如让激光设备以30度以上仰角投射激光,并确保光束路径与观众头部保持3米以上的安全距离。
此外,如果现场作业人员长时间处于激光辐射区域内,必须佩戴符合规范的激光防护装备,以避免眼睛因受到激光照射而产生刺痛、视力模糊等不适症状。
避免眼睛直视光束
针对现场观众关于“致死量激光”的调侃,韩德专表示,演唱会所使用的Class3R类激光,只要能量控制在安全标准以内,并且投射角度和与观众的距离都符合相关规定,激光带来的危害已经大大降低,不存在致命风险。
不过,韩德专同时指出,需要特别注意两种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情形。第一种是Class3R激光的误用。虽然这类激光本身符合安全标准,但如果观众长时间或近距离接触,仍有可能对眼睛造成伤害。第二种情况是人体反复暴露于激光环境中,这可能会加速皮肤老化,并提高患皮肤癌的可能性。其中,波长在270纳米至290纳米之间的紫外激光危害最为严重,容易引发癌症。
韩德专建议,在进入设有大量激光设备的演出场所时,如果无法确认激光的能量强度,观众应尽量在激光扫描时采取防御性措施,如闭眼或偏头,避免激光直接照射眼睛。一旦激光射入眼中,应迅速躲避,以减少可能的伤害。若观众的眼睛被激光照射后出现不适,并且症状无法自行缓解,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本报记者王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