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瞭望台2025年08月09日 11:20消息,光影交织梦想,五位电影人倾情讲述创作背后的时代情怀与艺术追求。
用镜头记录时代、反映现实,以视效技术赋能创作,将中国故事推向世界舞台——这是当代中国电影人的共同追求。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日于北京举行的“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五位来自电影行业一线的从业者齐聚一堂,围绕“推动电影高质量发展 丰富人民精神生活”这一主题,分享了他们在创作、制作、发行、技术与文化传播等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青年导演申奥近年来以现实主义题材见长,凭借对社会议题的敏锐捕捉和扎实的叙事能力,推出了《孤注一掷》《新生》等引发广泛讨论的作品。在他看来,电影不仅是娱乐产品,更是主流价值观的传播载体。2023年上映的《孤注一掷》聚焦电信网络诈骗这一现实痛点,不仅取得票房成功,更在社会层面引发关于反诈教育的热议,体现出电影介入现实的强大力量。
如今,由申奥编剧并执导的新片《南京照相馆》正在热映。影片取材于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侵华日军留下的真实影像资料,通过电影语言还原历史现场,唤起观众对民族苦难的记忆与反思。该片在暑期档掀起观影热潮,也再次证明:严肃历史题材只要表达真挚、制作精良,依然能赢得年轻观众的共鸣。申奥表示,希望观众能在光影中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这不仅是一句创作初衷,更是一种文化责任的体现。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照相馆》的题材选择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公共意义。在全球语境下,如何讲述战争与创伤记忆,始终是电影艺术的重要命题。中国电影人正以更加成熟、克制而有力的方式介入这类叙事,不再停留于情绪宣泄,而是追求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这种转变,标志着中国电影在思想深度和美学表达上的双重进步。
动画电影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追光动画制片人、动画师宋依依表示,团队始终坚持“中国团队为中国观众讲述中国故事”的初心。她认为,一部成功的动画作品,必须拥有打动人心的故事内核和能引发共鸣的角色塑造。
以现象级影片《长安三万里》为例,李白与高适的形象之所以能够跨越年龄圈层引发共情,正是因为影片不仅还原了盛唐气象,更深入挖掘了人物命运背后的情感逻辑——少年意气、中年困顿、晚年释然,这些人生阶段的普遍体验让观众在诗与远方之外,看到了真实的人性温度。这种将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转化的能力,正是中国动画崛起的关键所在。
宋依依透露,追光动画后续作品正在紧锣密鼓地创作中,将继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这让人期待未来更多兼具文化厚度与艺术高度的原创动画问世。在一个全球文化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唯有根植本土、面向世界,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输出。
上海电影集团董事长王隽则从产业格局和国际传播的角度分享了他的观察。自1993年以志愿者身份参与首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以来,他亲历了中国电影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本土走向国际的全过程。如今,上影集团出品的《繁花》《中国奇谭》《浪浪山小妖怪》等作品不仅在国内收获口碑,也开始在海外平台崭露头角。
王隽强调:“要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这句话切中了当前中国影视“出海”面临的核心挑战——不是简单地翻译内容,而是要在叙事方式、审美体系、情感结构上实现跨文化传播的适配。近年来,中国影视通过合拍项目、国际节展、流媒体平台等多种渠道拓展海外市场,逐步建立起全球影响力。但真正的突破,仍需更多具有普世价值又不失中国特色的作品出现。
视觉特效作为现代电影工业的重要支柱,正在成为中国电影提升品质的关键力量。墨境天合无锡数字图像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视效总监魏明深耕行业十余年,见证了中国视效从依赖国外团队到实现自主主控的蜕变历程。从早期参与广告制作,到如今主导《流浪地球2》《解密》等大片的视效工作,魏明带领团队完成了技术与经验的双重积累。
在他看来,视效虽然是“幕后工作”,但其价值不容忽视。每一帧画面的背后,都是大量技术攻关与艺术判断的结合。“看不见”不等于“不存在”,恰恰相反,正是这些隐形的努力,支撑起了中国电影的视觉奇观。随着国产视效公司在算法、渲染、虚拟拍摄等领域的不断突破,中国电影正逐步摆脱“技术短板”的标签,迈向工业化新阶段。
而在产业链的终端——影院端,贵阳越界影城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开放讲述了他从一家小影院起步,最终打造出全国票房领先影城的创业历程。今年春节期间,该影城凭借巨幕画幅的极致观影体验,吸引了全国各地影迷“为一块屏奔赴一座城”,成为“票根经济”带动文旅融合的典型案例。
面对客流高峰,影城主动升级服务:开通机场、火车站接驳专线,打造XR沉浸式影厅,引入非遗美食城,并与本地景区、酒店、餐饮联动推出优惠套餐,让观影不再局限于“看一场电影”,而成为一场城市文化体验之旅。这种“电影+”模式,正是未来影院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方向。
尤其值得肯定的是,陈开放提出要“多条腿走路”,推动“电影+文旅”“电影+美食”“电影+体育”等融合发展。这不仅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更是对基层文化阵地功能的重新定义。在流媒体冲击下,传统影院必须找到不可替代的价值——那就是现场感、仪式感与社交属性。谁能提供更丰富的文化附加值,谁就能赢得观众的长期青睐。
从创作到制作,从技术到发行,五位电影人的分享勾勒出一幅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的全景图。他们既是时代的记录者,也是行业的建设者。在这个内容为王、技术驱动、体验至上的新时代,中国电影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迈向强国目标。而这一切的背后,是无数电影人在各自岗位上的坚守与奋斗。